因此这次秦伦北上,先会在窟说岛停靠上岛,还会有一些其它的秦家人马过去增援,协助秦伦把整个窟说岛上的各部落扫荡征服,还将在那里建立起一个新的港城码头。
到时窟说岛就是秦伦这一家子开拓新世界的前进据点,以窟说岛为大本营,然后沿着几十年来秦家冒险船队建立的一个个据点岛屿,一直抵达新世界,在那边正式建立永久性殖民地,开拓新大陆。
船锚正在收起。
秦伦望了眼码头上的父亲,然后看着长子。
“既然你阿公已经把武安府的世封给了你,那你就好好经营,也许我这一支,以后其它人都要死在那苦寒之地,就剩下你了。”
“阿爷莫说这些不吉之语。”
秦伦摆了摆手,“好了,船要启航了,滚吧,记住你爹我的教训。”
······
殷地安号带着舰队越驶越远。
秦琅还站在码头挥着手。
“阿爷,他们已经走远了。”秦琅嫡长子秦俞说道。
秦琅站在那里依然遥远远方海湾。
“阿爷若是不舍,改变主意也还不晚,我让人去把二十一郎叫回来,其实新世界那般遥远,就算开拓,也没必要派二十一郎他们亲自去。”
秦琅转过头,看着五十五岁的嫡长子。
却只是一声叹息。
返回王城的路上,秦琅叫秦俊同坐他的马车。
“秦伦走了,秦家算是排除了一个隐患,不过我看你十一弟这个样子,不免担心秦家交到他手上,是不是正确的决定。大郎啊,我想提前交班,把吕宋交给你。”
秦俊却并不惊讶,很平静的摇头。
“我很早以前就跟阿爷说明过心迹,无意争家主之位,吕宋是十一郎的,我不会他的。”
“我也是为吕宋为秦家甚至是为大唐未来的着想。”
秦俊却道,“阿爷今年八十五了,我呢也六十九了,明年就七十了,说起身体强健,我还不如阿爷呢,当年征讨南洋诸岛,后来又远镇西域,我打了几十年仗,受过的伤也不少,如今年纪大了,身体是越来越差了。”
“阿爷又如何能把吕宋交给我呢?”
“十一郎虽才五十五,可身体还不如你,你看他那肥胖的样,走几步路都喘。”秦俞似乎有从太平公主那里遗传过来的皇族李氏的一些家族病,不仅有心脑血管方面的一些问题,甚至有糖尿病的危险,已经是三高了。
秦琅现在对嫡长子确实很不满意,既不如秦俊优秀,甚至自己的身体也控制不好,秦俞这些年似乎放弃了上进的想法,甚至放纵了自己的欲望。
贪吃纵欲。
秦琅已经越来越不放心把吕宋交给秦俞来继承了。
可秦俊却明确的拒绝了他的提议。
“阿爷,十一郎是嫡长子,就算他身体不好,可不也还有嫡长孙吗?我只是庶长子,还六十九了,宗族继承是大事,不能乱来的,否则这坏头一开,将来后患无穷。”
秦琅只能叹息。
他现在是越来越能理解历史上许多皇帝对继承人的反复态度了,按宗法制度立嫡长子为储,确实是最简单的,但问题是嫡长子往往不是最优秀的,甚至是达不到皇帝继承人标准的。
可废嫡立庶,或废长立幼,这又容易引发动荡。
虽然都说要立长,可对于皇帝们来说,却更想立贤,毕竟谁愿意看到辛苦创建或是努力传承的帝国,最后被无能的太子给垮掉呢。
“秦俞的嫡长子孝恭,论能力也比孝忠差多了。”
秦俊却不得不提醒秦琅,“孝忠也只是我的庶长子,我的嫡长子孝昌比他大哥可差远了。”
秦俊的嫡长子秦孝昌比秦俞的嫡长子秦孝恭要强一点,但也强不了太多,秦琅孙辈中最优秀的还是秦孝忠,然后是秦孝安以及孝文、孝武几个,但是这几个,全都是庶出,甚至他们的父亲,也都是秦琅的庶子。
这就是一个很尴尬的现实。
嫡子嫡孙们,似乎都能力平庸,庶子们反倒是打小拼博努力,就如秦琅七兄弟也是这种情况,嫡出的老五秦珣是兄弟中最没本事的。
秦俊笑着劝解秦琅,“阿爷其实也不过过于忧虑了,吕宋到如今,只要不是碰到那种特别昏庸的人当家,总能很好的传承下去的。”
“就让十一郎接位吧,他是嫡长子,他继位才不会乱。”
秦琅还在犹豫。
“你说以后吕宋直接改成长子继承制如何?”
秦俊却摇头,“那将来长子并不优秀,又怎么办?再改成选贤,但贤的标准可不好定义,到时必起内讧争斗,我以为吕宋有如今这格局架构,就算是秦俞和孝昌他们将来继承,也不用过多担忧的,毕竟还有内阁有骑士院有六曹的辅佐帮扶。”
秦琅一路沉默着回到了王宫。
第二天,一夜未眠,顶着黑眼圈和眼袋的秦琅召集了吕宋重要的家臣们,也召来了在旧金山的子孙们。
“我要一个重要的决定要宣布!”
“我将提前退位为太上王,十一郎秦俞将在明年正月初一,正式继承大唐齐王、吕宋国王之世封,并奏请天子请袭南洋宣慰使、吕宋总督之世职!”
殿中,肥胖的秦十一郎秦俞十分惊讶的听到这个消息,震惊的望向父亲。
家臣们也很意外,秦琅的身体还这么健康,就算八十五了,可他当家大家放心啊。
“这是决定,大家都开始做准备吧!”
昨天他确实很想改立秦俊为吕宋国王,甚至想亲自立秦孝忠为吕宋王世子,但秦俊拒绝了,而且他劝说的话也很有道理,若吕宋废长立贤,以后只怕就要内讧不断,这个坏头不能开。
秦俞秦孝恭父子能力一般,但也还能做守成之主,只要安稳的发展,总比生内乱要好百倍。
宣布完决定后,秦琅也不想理会儿孙们以及家臣们了,直接回去补觉去了。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10070/653838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