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实习部不到半个月产出这么丰富啊?”
翻了两页,方年兴致勃勃地道。
“整理得不错,我看看分了几个学校,1、2……只有9个学校?”
说着,方年面露狐疑,抬头看了眼谷雨:“实习部的实习生是只来自这9个学校吗?”
“不是。”谷雨回答道。
“两批实习生开放申请时都是我跟温秘一起整理的,原则是所有学校都应该有人被选上;
不过最后因为地理位置等原因,有一部分学校没人提交申请;
其中包括东华、华东政法、上交以及上财,120名实习生分别来自14个学校。”
听完谷雨的汇报,方年沉吟片刻。
平静道:“你记一下,适当加大暑期岗位数量,争取让所有学校都有人来实习。”
“明白。”谷雨点头应下。
方年继续看了下去,9个学校基本囊括申城偏重理工科的大学,只不过居然没有复旦。
分别是上交、同济、上大、上理、华东理工、东华、工程大、二工大、上应大。
大概是一般的认为,理工类大学有更多科研型项目。
所以实习生们把重点都放在了这些学校上。
经过谷雨跟刘惜两人整理以后的文件内容并没有那么复杂。
不是直接从各大学校实验室学长学姐们手上拿到的研究项目资料。
而是研究项目名称、方向、关键性描述。
看起来不费劲,也不复杂。
也就是本校有人,才能这么高效。
毕竟并不是说人家研究项目因为研发经费停滞不前,就一定要对外公开。
课题负责导师是有可能会凭借自己的人脉关系拉投资,但凭什么要相信你?
前沿项目这都算是投机取巧了。
不得不说,方年虽然懒狗了点,但在规划这件事情上,是很清醒的,不会无的放矢。
虽然前沿项目实习部只是定了一个很基础的目标,比如每一个互补岗位在岗期间尽可能的提交一份项目资料。
换句话说,从5月份到9月1日前,总共只需要提交六十份项目资料。
平均下来每个学校只需要找到不到3份项目。
而且未要求项目类型,只求信息真实,条件宽松。
然而实习生们却比较认真,光是五月份就交上来了31个项目。
翻完所有资料之后,方年笑着道:“总的来说还不错,虽然初步筛选下,可以投资支持的研究项目不多。”
“小谷,等七月份大家都在岗时,记得提醒我让关总去实习部勉励大家。”
谷雨应了下来,并转身抱着一些文件起身再次走到了方年旁边。
“方总,您现在有看好要投资的项目吗?”
方年点头:“有的,上交大这个基于精简指令集第五代(RISC-V)标准的全新自主化延伸探索项目,可以尝试投一下。”
谷雨很快从手上的文件中抽出一份递给方年:“这是项目更详细的描述,您要不要现在看看?”
“行。”方年从善如流。
很快翻阅起来,随着翻阅,眉头皱得很深,嘴上道:“你上网查一下加大伯克利分校David·Patterson教授的全部资料;
顺便了解一下上交大这个研究项目课题团队都是什么人。”
谷雨连忙点头,回到了自己的工位。
方年眉头依旧紧皱着。
尽管方年曾经从事过程序员的工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了更多新的东西,记忆不断被覆盖;
他现在是真的就只会写个‘hello,world.’。
这份仅仅只是因为精简指令集几个字让方年决定投资的项目详情资料里面有些比较特别的信息。
大多数跟方年说的那个外国教授有关。
如果项目详情资料上的那两行简单介绍没问题的话。
这是个顶级大佬。
因为他是精简指令集的创始人,也是磁盘阵列冗余技术(RAID)的创始人。
几乎可以说是定义了计算机体系结构。
这个大佬怎么着也该能拿个图灵奖。
很快谷雨就通过互联网查到了一些零散的信息,简单整理后汇报给方年:“是很有名的教授;
07年美利坚计算机历史博物馆有对他进行过一段采访,我暂时只找到了英文原版。”
“大概内容是David口述历史,里面包括他的一些个人生活经历,也包括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展了RISC的研究;
包括他开展RAID研究,让EMC重获新生的巧合等。
也包括他着手写计算机量化体系结构一书等。”
“……”
听得方年只咂嘴感叹:“牛,牛,真的牛。”
接着小声哔哔:“要是能拉这种大佬来干活,那可真是省事,强得飞起。”
谷雨又说:“这个研究项目是上交大一个知名副教授带三个博士两个硕士组的课题。”
“网上没有他们的相关信息。”
闻言,方年望向坐在自己工位上谷雨,道:“把那个采访打印出来,一会我看看。”
“好。”
方年转而说道:“同济这个数字信号处理研究项目、华东理工自主微架构可行性探索项目、东华离子化学介质研究项目这三个资料给我看看,没什么问题的话,也要投。”
谷雨飞快的翻出三份资料递给方年。
约莫十分钟后,方年道:“刘惜,根据这四个项目的资料重新做一份详细预算;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10860/2725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