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测当年可能有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与地球相撞,然后地球在强大的能量中融化,抛散处很多物质,这些物质慢慢吸积从而形成了月球。
不过这都是发生在很久远的年代,由于地球活跃的板块运动,已经很难从地球上找到直接证据。
故此前来广寒宫月球基地科考的地质学家们,一直试图从月球岩石中,找到当初撞击的证据,因为行星相撞并非是传统的撞击,有着引力的参与,抛散出来的物质会有很大不同。
等科考队员们完成了采样,车队返回,已经游览尽兴的杜恪,才好奇的询问道:“陶教授,你们项目组已经采集不少样本了,分析结果有什么趋向吗?月球是撞出来的,还是跟地球一起孕育的?”
“从我们目前的采样分析,还不能直接判定月球是怎么出现的,不过,我个人是支持捕获说的。”陶教授回道。
“为什么?”
“一些样本中有几组很有意思的内容,与我们从小行星带采集到的样本,有着比较近似的元素分布值。所以我觉得,月球可能与小行星带同源,有可能月球本身是在小行星带孕育,然后因为木星的强大引力,将月球轨道弹射到地球轨道,最终被地球捕获。”
“唔,这就有意思多了。”杜恪点头说道。
不过这也不是最终结论,只能算是陶教授或者陶教授团队的一家之言,宇宙之大无奇不有,人类所了解的依然是很少很少。连太阳系内的天体都还认不全,更别说推断这些天体在无数亿年前,是怎么发生的。只能说从蛛丝马迹,推断到一个大概的可能性。
“我们已经写了三篇论文,全部发表在《未来·天文》上面,希望等样本分析足够多,能够推断出一些准确数据时,发一篇《未来》。”陶教授说道。
《未来》如今已经是顶级期刊,无数重量级科研成果都在上面发表,很多成果都是华夏独家所有,所以引用数量可以说是暴增,影响因子飙升飞快。继《未来·物理》子刊发行后,因为登月之后,天文方面的内容激增,所以《未来》又发行了《未来·天文》子刊。
还有随着数学的发展,《未来》编辑部又发行了《未来·数学》子刊。
此外《生命》期刊,也发行了子刊《生命·细胞》、《生命·大脑》、《生命·基因》三本,可以说《未来》、《生命》这两本中文核心期刊,正在衍生出庞大的学术家族。
除了这两本核心期刊,还有一批中文期刊,也陆续发行并产生巨大影响力,比如《月球科学院院刊》、《夏科院快报》、《科大学报》、《水木分子工程》、等等,其中《月球科学院院刊》的影响力,可以与《未来》、《生命》齐肩,三者又被称为中文期刊三驾马车。
《未来》主攻物理,《生命》主攻生物,《院刊》则主攻重大科学成果。
当初国院交给杜恪的任务,短短几年时间就顺利完成,所以他也在随后辞去了《生命》杂志总主编一职,原执行主编施院士升任总主编。
《月球科学院院刊》的总主编,他也没有担任,而是由陶伟院士担任。
他只是保留着《未来》杂志总主编职位,但具体的总主编工作,都是交给执行主编代为执行。
“能分析出月球的起源,绝对是一篇合格的《未来》论文。”杜恪说道,“月球伴随着我们无数年代,了解月球就是了解我们人类自身,认识我们为什么存在的意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子力有不逮,所以托遗响于悲风,我们则要奋起探索。”
陶教授接口道:“是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13622/440707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