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甲板已经清空,可以进行着舰进近。”在看到飞已经到达六百米,即最低等待航线高度之后,李沧给予了10飞的着舰许可。
“10,收到!”那个清亮的女声依旧是语气不变,仿佛翼受损也不会使得她产生任何情绪上的波动。
得到着舰许可之后,当时飞正好过了一号点。这时候,10飞并没有立即连续左转,因为进入接近阶段一般是从号点开始,也就是说,脱离等待航线通常是从号点脱离,而非等待航线上任意一点便可脱离。
号点的位置正好在航母九点钟方向,飞方向跟航母方向正好相反,这时候,等10飞越过号点之后,便开始自行下高,再以一个大于航母反方向的角度,开始左转。
10飞选择的是一个与航母航向夹角120度,驶离原航线,以圆弧轨迹左转,最后飞至航母后部海里处,水平距离在01海里,高度在百五十节的样子。
在这个转弯过程,绝对不能脱离半径五海里的航母管制区,不然就要重新进行一次等待航线,就会非常影响航母的回收效率。
在大约切过航母前端的时候,10飞开始左转,切入边起始。
这里要注意,因为10就一架飞,而非编队飞行,不用考虑其他飞。若是有编队飞行的话,长在给僚打了脱离势之后,第一个左转脱离,其余僚保持平飞,计时十秒之后,第二个僚跟长一样,向左滚转脱离,之后剩余的僚以此类推,以十秒为间隔。
所以说,在编队飞行回收时,如果第一个长的左转脱离时偏晚,就会导致后续僚也会跟着晚。以致于后面的僚由于平飞距离过长,可能会退出航母管制区。因而,长对于脱离时的掌握就要相当精确,否则,就会坑了跟随自己的僚。
这样操作的话,在编队飞全部进入边航线的时候,每架飞之间间隔就会有大约十秒的样子。
不过,这次10飞并不存在编队飞行的情况,所以她的自由度是相当高的。只要保证自己不脱离航母管制区,稍微晚点儿进行左转脱离也不会有问题。
在左转脱离加入边的过程,必须要保持高度不变,同时可以收些油门,带住杆,让速度减下来。
在速度低于两百五十节之后,就可以开始放起落架,放襟翼了,开始建立着陆构型。
此过程,除了要保持高度八百英尺不变之外,转入边航迹之后,其与航母航向之间的水平距离必须精确保持在12海里,这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如果飞行员转入边改平之后,与这个数值有较大偏差,那无疑就是一个不合格的着陆航线。要是教员在飞上打分,光是这一项,就是直接一票否决。
10飞的飞行员技术相当纯熟,在雷达屏幕上,李沧可以清楚地看到飞信号点跟航母航向之间的水平距离正好就是12海里,没有一点儿偏差。
李沧是知道10飞上的飞行员是谁的,对于如此精确的操作,他并没有多少惊讶。
10飞行员在转入边航线之后,开始逐渐下高度六百英尺,同时调整油门,使得速度矢量处于迎角括号的e字标内,这会使得飞始终处于合适的进近迎角。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14839/6116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