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央北镇压再次爆发的农民起义时,他决定效仿先贤,揭竿起义,从根源上解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成元十八年,在央北起义,率领三万大军往京城杀去。
一路上赵业打着以民为主,造福苍生的旗号,大肆招揽人员,还不断招兵买马,才短短数月人数就急增到了八万。
有了精兵强将,再加上赵业领导有方,起义军势如破竹,不出半年就已经杀到了西华京城脚下。
眼看逼宫的场景又要上演了,宫中却找不出一个可以领兵上阵的人,皇上心急如焚,倍感痛心。
最后还是想到了自己的一位故人,此人在先帝时期也是一员猛将。下了三道密令,急招此人进宫,封其镇北将军,率领五万大军前往西华镇压起义军。
当然这镇北将军可不是浪得虚名,只是第一仗就大获全胜。
但他也没有因此沾沾自喜,掉以轻心,而是快速规划好布防图,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因为他心里十分清楚两军各自的优势。
自己的军队背靠京都,粮草充足,只要做好布防,一时半会儿,起义军是攻不进来的。
而起义军的优势就是军队人数众多,士气高。但是这也是他们的劣势,人数众多,消耗就大,只要切断他们粮草的运输通道,不出十日他们就会弹尽粮绝,到时候不愁他们不投降。
但最后显然他轻敌了,因为他能想到的,赵业也能想到。
赵业知道自己耗不起,决定速战速决。三日之后就发起了进攻,而且只攻镇北军防线最薄弱的地方。
那是因为他们早就收买了镇北军内部的人,拿到了布防图。
起义军兵多将广,士气高涨,又有布防图在手,所以短短一日就攻下了西华。
大势已去,镇北将军带领着剩余几十人被逼到了郊外,最后孤身坠崖了。
镇北将军坠崖的消息传到京都,皇上痛心疾首,跌足长叹,他一死朝廷也再无人可派,只能眼睁睁敌看着起义军一路畅通无阻,直逼京都。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15869/373879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