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慧让司机直接去了陈杨娃所在的县民政局,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听说陈杨娃的战友还在,也是非常震惊,恭喜陈杨娃道:“哎呦,老汉,你可是熬出头了,老八路,现在国家有政策,你又是残疾,可以申请国家补助,一个月几十块,有病了还免费治呢。”
陈杨娃眼泪汪汪,泣不成声。
民政局那边,还有特定的工作流程,让陈杨娃回去等通知。
考虑陈杨娃拿到补贴以前,他还是一无所有,小慧只好把他放到当地县招待所,交了三百块,还给前台留了电话:“费用不足,给我打电话。”
招待所一天住宿才十块,吃饭一块,三百块能住近一个月。
民政局的动作也比较快,十天,他们的人弄清了事实,主要是马登高和马兴后来回到部队,被分到了别的部队,所以,民政局的人才一直没查清。
因为陈杨娃无儿无女,又没有工作没有家,他本人又不肯回原籍,民政局干部考虑再三,把他安排到招待所员工宿舍,是个不到十平方的小单间,一个月交二十块钱,就可以在员工灶上吃饭,一天三顿不限量。
陈杨娃以前没工作,只能拿伤残补助,一个月三十二块,除了吃饭住宿,还有十二块零花钱,这年月,一件很时尚的防寒服才二十几,一件的确良衬衫几块钱,住院治病是免费的,他的钱,足够用了。
据说,陈杨娃的侄子听说叔叔挣钱了,还去看他,说是接他回家,把自己的过错,都赖到媳妇头上。
陈杨娃舍不得告侄子,怕上级处分侄子,但不等于就不生-气,他拿着扫把,把侄子赶走了。
陈杨娃特别感谢小慧,可小慧一走就再也没露面,他只在跟人聊天时,念叨几句:“那个于董,是个好娃,好得很,我都不知道怎么报答她。”他一直以为,小慧叫于董。
记者把小慧帮助陈杨娃的事迹,写成报告文学,在泽州晚报上连载,引来别的报纸电视记者采访小慧,让小慧觉得特别不便,好容易安宁了一阵儿,生活又乱了套。
小慧拒绝一切采访,纷扰了一个多月,才算是安静了。
不过,报社每天转给小慧的信,还是非常多的,几天时间就是一麻袋,多数是夸奖小慧的,少数是求助的,可小慧根本看不过来,也帮不过来,只好将看过的信分类,需要帮助的,就转给相应的部门。
院子里有人说小慧沽名钓誉,背后议论,小慧一概不理,程阿姨有一次碰上几个人正议论,实在气不过,就呛了一句:“小慧付出那么多的金钱、时间、心力,图的什么?荣誉吗?她要荣誉干什么?又不是国家干部。你们说这些,亏心不亏心?”
这几个人接下来几天,看到程阿姨就躲。但是,院子里的流言,消停没几天又起来了,程阿姨给小慧说:“你也没要碍着谁,是哪个这么坏,成天败坏你名声。”
小慧也觉得有人和她作对,因为,生活里,总是不断出现新的事物,按说,流言的内容会不断变化,可关于她自己,流言就停不下来。
事情反常,肯定有人作妖。
程阿姨带孩子出去玩,眼睛跟雷达似的,不停地扫视,一直想找出谁和自家“闺女”过不去,经过两年相处,程阿姨内心,已经把她和小慧当一家人了。
小慧却不在乎谁在背后捣鬼。
“我和长风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阿姨,咱们过自己的日子,别管那么多。”
程阿姨依然难以释怀。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15876/447998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