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这会老家里都已经有人在说到自己时,用上了相百万的代称。
很牛的外号,差不多都有解放前剡县县城第一家“汪半城”那么牛——据说当面剡县县城一半的店铺都归一户姓汪的人家所有,直到解放前,那家人跑去了湾湾。
还好,因为方言特点的原因,老家人背后以相百万代称自己倒还没觉察出有什么不对,因为在剡县话里头,“相”与“像”的发音是有所区别的,不会往“贾主任”、“傅科长”这类问题上去想。
但一用普通话喊就出问题了!
因为自家祖上是在北宋灭亡时从东山那边南迁的,姓氏属于北方相,读第四声,而不是南方相的第一声。
这下好了,相百万,老子早就百万了,别人一听...
什么?
像百万?
你逗我呢!
到底有没有百万?
不爽!
堂弟说当心来个相外滩,难道是看着像外滩?
不熟悉的人听了,估计得懵圈。
算了,不计较这个,外号是别人起的,那是人家的自由,自己管不着。
赶时间去友谊商店,金主任是说了可以延后营业时间,那是客气,自己这帮人也得自觉一点,略微推后没问题,不能太过,拖得太晚商店工作人们心里也会不舒服不是。
就算面上不表露,也不想被人背后说闲话。
......
这沪上作为华夏如今最大的城市,对外零售方面不仅有友谊商店,也有华侨商店。后者相伟荣比较熟悉,也去过好几趟,但这友谊商店...
说实话,今天才搞明白沪上的友谊商店在哪,这地方也藏得太好了!
不但自己这个外地人,它在哪的问题,连宫雪都是今儿个才清楚,谁让它不靠路边呢,真正的养在深闺无人识。
之前宫雪都认为沪上只有华侨商店,压根没有友谊商店。
这会听金主任介绍,才明白沪上的友谊商店50年代就有了,一开始开在南京东路345号的东海大厦,专门为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和高级领导干部服务,供应华夏名特产和各种市场紧俏的食品、日用品,还有些进口商品。
70年那会迁到这的原英国驻沪总领馆,因为围栏和宽阔的绿化阻隔,普通沪上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这里边是友谊商店,就是远远望着会看到屋顶上竖着的“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八个大字,就不知道啥意思。
没外汇、外汇券你就别进来,有些市民就算知道这里边是友谊商店,也是进不来的,因为这边压根不对国内普通人开放。
这边的规矩比华侨商店那都要严格得多,要不是金主任,还有邓国伟和吕少寅在,宫雪、朱玲她们就压根进不来!
这不是说笑,这边到这会也还是只对海外人士开放,按照邓国伟的说法,就算海外人士的国内户籍家属一起来,也只能海外人士本人进店。
如果是为家人买双鞋子,家属得等在门口,海外人士拎着鞋子跑到门口让家属试穿!
这规定...
脑子犯抽!
至于邓国伟、少寅为什么进得来?
关系而。
特权商店!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16241/4504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