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的撰稿人这般写道:“看到了半泽君的表演,我泪流满面,我深感我国的围棋终于有了新的希望。”
“我记得当年藤泽秀行老先生对加藤正夫下出那盘“百目大杀局”名局之后,藤泽先生曾这么说过(我深感现在的职业围棋脱离了围棋的本质,这就好比分钱,在一百块钱中,很多职业棋手能分到五十一块他就满意了,他绝对不会去想怎么把一百块钱都抢到手......这其实是不对的)。
“昨天半泽君的作风真的是体现了最本质的围棋。昨天为什么直树君明明赢了,还继续战斗就是为了告诉现代的日本棋手你们下的的确是屎棋!核心本质都是错的,如何不是屎棋!保守有用吗?我们战斗的勇气在哪里!”
很偏激!很中二!
但偏偏就特别对日本人的胃口,尤其对日本小学生和中学生的胃口。
普通棋迷在议论围棋的核心价值。
那些专家或者说职业棋手则更多的在讨论半泽的那一步“尖冲”。
“尖冲”这步棋在实战中从来是没有人敢下,但半泽直树昨天非但下了而且用的是恰到好处。不仅如此,在应对金忠国的“尖冲”时还游刃有余!
很明显,半泽直树这妖孽对“尖冲”这步棋一定是研究了很久,不然没道理能下的那么好,应对的又那么得体。
那么为什么偏偏要在那个时机下呢,半泽直树这么下的依据和出发点又是为什么。
从传统来说,尖冲这步棋在初看的时候是违背棋理的,但半泽直树用起来效果就是出奇的好。
这实在是值得好好研究和探讨。
总不能和半泽直树对弈,对方又出了那招他们还继续干瞪眼!
为此,在半泽直树赢棋的当晚,韩国棋院,一帮韩国棋手已经对这步尖冲开始拆解。
它们对这步棋的拆解和分析阵容也堪比全明星。
世界第一李世石;世界第三高永夏;前围棋霸主李昌镐;韩国棋坛名宿曹燕子;一群韩国职业棋手是把他们围得严严实实,各抒己见。
他们的目的就一个,不研究出个所以然绝不休息!
要说这年头韩国围棋能这么强大并不是没有道理。
在眼下这年代,他们集体研究风气之浓厚堪称世界第一。
又由于他们有所谓的民族自豪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所以就更不容允许半泽直树在他们眼皮底下继续赢下去。
今次半泽直树一人打了一个国家的脸,连带着韩国棋院的官网都被韩国人自己黑了。
网络上上到处是污言秽语和抨击之词。
这种千年之耻必须快点洗刷!
一个月后腾达杯的十六强赛,包括金忠国在内有7个韩国棋手已确定入围,考虑到同国选手不会在十六强战遭遇,所以下一轮面对半泽的大概率任然是韩国棋手。
因此,这群人未来的目标就一个!
阻击!必须阻击下这可恶的混小子继续前行。
如今的半泽直树在所有韩国棋手眼中就是眼中钉肉中刺!
这少年每在世界大赛前行一步都是在打韩国棋手和韩国民族的脸,因此如果不能以牙还牙否,是根本不能平复现在韩国民众的怒火。
和韩国一样,中国棋院的一堆职业棋手也立即筹集了非常职业的研究团队,打算于次日好好拆解半泽直树在这局棋中展现的东西。
和怒火冲天的韩国人相比,中国棋手的表现相对冷静了不少,下棋又不是肉搏愤怒是没用的,只有理智应对才能找出最好的应对方式。
此外,半泽直树赛后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公开表示对于正赛的备赛,他打算和中国的职业棋手好好切磋互相学习,希望以网棋的方式进行切磋。
这种示好和倾向性就更让中国棋院对半泽感到亲切。
有这样的机会和平台,这要是还急,那就是瞎闹腾。
………………
………………
总体来说,今次的对弈有人欢喜有人怒。
作为此次胜利的始作俑者,半泽直树却有些郁闷。
这局棋赢了是赢了,可钱拿不到手上又有什么用。
和网络上在讨论半泽直树能否顺利继承秋元才加的遗产不同,作为当事人半泽现在已获悉了自己下棋赚的钱并不能用在继承遗产上。
与网上相传的一样,秋元才加对自己子女获取钱财的方式是有限制的。因为这次获利的确是沾了赌,所以这三十亿日元不能算正常方式赚到的钱。
与此同时,这看似到手的三十亿日元半泽直树也没有实际操控权。
半泽建一这老混球在庆功宴的时候,但凡半泽和他提到了相关话题,便宜老爹通篇就一句话。
“钱我先替你存着,要拿等你成年以后再说!等你成年了后再说。”
成年儿子被建一老爹加重读音,这俨然一副中国父母替儿女收了压岁钱后的理直气壮样。
双重原因下,半泽心内的郁闷自然也遭到了加倍!
当然了,便宜老爹这么做其实也在半泽的预料之中。
在半泽的育儿观里,一个孩子在十五岁前是没有任何决定权和金钱管理权的。
一方面这可以杜绝孩子太过败家,一方面能让孩子专注学业。
如果他是半泽建一,在不知道半泽直树是穿越者的前提下,也不可能让自己的娃一下子能持有这么多钱。
只是这你存了就存了,但你不能真就一点都不给吧。
我要的也不多一百万日元现金这总可以了吧。
然则即使如此,半泽建一依旧没允许,这也让他很是无语。
格老子的,我出工出力这么多。
你给点辛苦钱都不行,真把我当童工啊。
然后你们猜半泽建一给予半泽这次的回复是啥——
一句话!
“我还在气头上,我寻思着要不我和韩国棋手下一场,然后我输了你替我还债!”
“父债子偿,这没毛病吧!臭小子!”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16893/464023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