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偏偏李彦直还没法说什么,毕竟张煌言是他派出的先锋,有权利单独作战,在大军没到的情况下有权力按照实际情形决定如何去做。
但是李彦直派张煌言为先锋的目的只是为了大军筹集粮草啊,并没有指望他去攻城略地,区区一百人,如何去攻城略地啊?可偏偏张煌言就凭着一百人打下了新城县,现在又去打建昌府去了......
“给徐六传令,让他速速带兵去建昌府,支援张煌言。”李彦直叹了口气,他很想不理张煌言,想看看这龟儿子到底有多大本事,但还是担心张煌言会出意外。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李彦直也没心在彬关继续休整,下令休息一夜,明日便继续行军。
“先到建昌府城再好好休整吧。”李彦直对部将们道。
诸将口中答应,暗地里却怨声载道,私下里都骂张煌言这狗日的。
“什么?去建昌府城?”徐六带兵还没赶到新城县,便接到了李彦直下一步的命令,感到很是惊讶。
“李总兵说张将军已经击败了建昌府的叛军,已经带人去攻打建昌府去了,李总兵命你带人去支援张将军。”传令兵道。
“张煌言这狗日的!”徐六忍不住破口大骂。奶奶的,你打下县城击败叛军也就罢了,还要去攻打府城,干脆你一个人去打南昌算了!却要老子带兵跑来跑去,给你打下手!
“军令传到,卑职回去了。”传令兵冲着徐六抱拳,拨转马头径自离去。
“走,去建昌府!”徐六脸色变幻一会儿,沉声命道。
“将军,咱们没必要赶得那么急,先让张将军打一打就是。”有手下察言观色,笑嘻嘻的对徐六道。
“说的什么屁话!”徐六瞪着眼破口骂道。烦张煌言归烦张煌言,但总不能看着其孤军奋战,毕竟张煌言手下就一百人。以一百人去打府城,实在是太过狂妄,若是遭到叛军反击的话,很可能会全军覆没。
“草!等见到了张煌言,老子非狠狠揍他一顿不可!”徐六往地上狠狠的呸了一口,怒声骂道。
......
此时,张煌言已经带领大军到了建昌府城之外。
新城县距离建昌府也就六十里,大军只需要一日多的时间便能到达。
说是大军,总人数也就三千多人,其中真正的嫡系手下就一百禁卫士兵,剩下的不是佃户青壮,就是刚刚改编的俘虏。
不过这些俘虏经过洗脑之后,一个个的还算老实,就是不知道打起仗来,他们还会不会听话。
按照正常思维,以这样的兵力来攻打建昌府城简直是疯了。
虽然建昌府的军队大部分都在新城县城外被击溃,但在建昌府还留有千余兵力,再加上府城内的官府差役,兵力不比张煌言少多少。而且堂堂府城,城墙高大坚固,城外还有护城河,要比新城县难打百倍。
别的不说,光是突破护城河,没有一定的兵力和时间,都不可能。
更不用说,府城内足有近十万人口,若是叛军官府紧急动员,征召一两万青壮参与守城毫无问题。以张煌言手中这点兵力,别说打下府城,便是想突破护城河摸到城墙都非常困难。
这也难怪李彦直徐六等人都说张煌言疯了,正常人确实都会如此去想。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张煌言之所以决定攻打建昌府,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通过新城县城外一战,张煌言认识到了建昌府叛军的实力,与其说是一支军队,不如说是一群乌合之众。建昌府守军的战斗力,连进攻南京的那些叛军都不如。估计是当初袁崇焕抽调了江西所有精锐军队,只留下一些战斗力极差的军队守卫各地。
既然连五千叛军主力张煌言都击败了,又如何会怕建昌府剩下的军队?顶多打不下府城罢了,但也绝不会兵败。
若是城内的叛军敢主动出击,倒是正和张煌言心意,可以野战彻底击溃对方,趁机拿下城池。而若是叛军连出城都不敢的话,又有什么可以害怕的?
率军到达建昌府城外以后,张煌言下令距离城池五里扎营。、
按道理说,攻城之时,扎营至少要距离城池十多里二十里,这样既方便调动军队攻城,又能有效防止对方出城袭击,很少有距离城池这么近扎营的。而张煌言之所以下令这么近扎营,就是希望城内的叛军会趁着大军扎营之际出城进攻。这样才有机会野战击溃对方。
俘虏和青壮们负责扎营,张煌言带着八十禁卫军士兵在一旁警戒,然而直到营盘扎好,建昌府都没有一点动静,并没有军队出城来攻,这让张煌言很是失望。
既然叛军不肯出城,那只有主动进攻了。但是凭借手中这点兵力,强攻的话根本不可能。
不过张煌言却是有办法的。他命令从俘虏中选出十几个嗓门大的,再让人拿着叛军主将牛永贵的首级,来到城外喊话。
长长的竹竿挑着牛永贵的人头,看的城墙上叛军守军骇人变色。
“那是牛将军?”
“是的,正是牛将军的首级。”
先前的时候,有少数溃兵成功逃回府城,带回了兵败的消息,使得府城内人心惶惶。建昌知府下令封闭城门,征召青壮衙役守城。然而数千大军都败了,就凭剩下的这不到千余军队,再加上征调的这些青壮便能守住城吗?大部分守军都没有信心。
因为直到现在,建昌城中的人都不清楚来攻的禁卫军真正的实力。并不知道城外军队中只有一百禁卫军,剩下的都是乌合之众。毕竟在他们看来,对方能击败己方五千大军,实力定然不凡。城中就这点兵力,远远无法和对方相比。现在对方兵临城下,又亲眼看到牛永贵的首级,城上这些守军军心如何不动摇?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17534/1044827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