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生命邀约 > 三十三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元宵夜(一)

三十三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元宵夜(一)

元宵节之称,始于唐代,宋以后沿用不改,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最晚在唐代已经成为国家的法定节日,节日研究最能发现中国文化渊源流长的特性,探索任何节日的来龙去脉,都会感到源头如迷雾深锁。

最早记录元宵节内容的书籍是《荆楚岁时记》。书中所记正月十五,分白天夜晚两个时段,所从事的活动不同,白天“祠门户”,晚上“迎紫姑”。

到了唐初,根据《艺文类聚》的记述,开始出现了夜晚观灯的内容。为什么会有“观灯”?一种说法是来自汉代的“太一”祭祀;另一种说法是来自西域的佛教燃灯。后者,经常引用的经典是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

隋炀帝留下一首《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灯火辉煌的夜晚,烟花漫开,月光下的梅影,还有具有佛教意向的**、梵声、幡旗。隋炀帝的诗是从佛教角度来描写正月十五观灯的场景。

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期,在东都洛阳,“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处处张灯结彩,歌舞日夜不休,活动足足持续半个月之久,仅表演者就达三万人之多。大业六年,同样在正月十五,又“盛陈百戏,自海内凡有奇伎,无不总萃。崇侈器玩,盛饰衣服,皆用珠翠金银,锦罽絺绣。其营费巨亿万。……金石匏革之声,闻数十里外。弹弦擫管以上,一万八千人。大列炬火,光烛天地,百戏之盛,振古无比。”在隋文帝时期,正月十五就已经热闹繁盛得很了。开皇年间,都城和其他一些地方,每到正月十五夜,就会“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一片狂欢景象。写出了当年元宵节盛极一时的节日景象,不仅有大型的歌舞、百戏、夜游等活动,张灯的做法也出现了。

到了唐代,国家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社会相对安定,日渐发达的生产力带来了相对富裕的物质生活,城市大大发展,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呈现出蓬勃向上、恢宏自信的大唐气象。都城长安的元宵节,既是大唐气象的合理产物,也是大唐气象的重要表征。大唐的盛世繁华,正可以通过元宵节窥见一斑。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人李商隐听说都城正月十五夜张灯,他想象着那里月光如水,花灯如山,装饰华丽、散发着香气的马车堵塞了宽敞的大道,这样的盛况自己竟无缘目睹,而只能跟着乡民参加赛紫姑的活动,不由内心充满了羞惭与遗憾。李商隐的这首诗的诗名直抒胸臆——《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可见遗憾到了什么程度!

从秦汉时代起,国家公务人员已有休沐、告宁和节假制度。此后,一直到清代,休假制度都是一项重要的人事管理制度。但普遍地以节日为法定假日,是从唐玄宗开始的;元宵节成为国家法定假日,也始于唐玄宗。最初休假一日,后来增加为三日。

不仅如此,为了让大家过好元宵节,唐朝还暂时取消了城市的宵禁规定。所谓宵禁,就是禁止夜间随便活动。我国长期遵循“明而动,晦而休”也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则,反映在城市管理上就是宵禁制度的实行,这当然也出于城市安全的考虑。

因为元宵节,身在长安的人们拥有了昼夜相连的三天时间,可以在城中自由活动。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夜游

(唐)沈佺期

今夕重门启,游春得夜芳。

月华连昼色,灯影杂星光。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18540/4649848.html

本站地址:zerifeisheng.com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①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②

最新小说: 小可怜被偷人生,顶级豪门来团宠 娘娘病娇又茶媚,一路宫斗夺后位 从漫威开始无限变强 美剧大恶人从无耻之徒开始 末世囤货10万亿,家人围坐吃火 拜师华山,但是剑宗! 诸天:一切从拜师九叔开始! 八零漂亮后妈,嫁个厂长养崽崽 闪婚财阀大佬:大叔宠坏小娇妻 同时穿越:金手指竟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