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季节,也确实是收获的季节,灌木已经老了,种子挂满了枝头,但现在还能被留下的,基本上都不能吃。
刘雪手上拿着折断的粗枝在灌木野草中开路,发现这些进山的人经验确实比她丰富,这些无人来的角落,想要捡到什么漏还真不是一般的难。
倒是给刘雪看到了一些比较常见的药草,可惜了,她认得的药草也是曾经小时候跟小伙伴一起去摘来卖过,不说现在是否有人收购,就是种类也大多常见,这样的药草只能凭量,现在这样的时间,那肯定不适合。
就在附近的位置刘雪换了几个方向,除了摘了一小捧成熟的刺莓,半背篓野菜外,完全没有其它收获。
倒是中途看到好几枝大的枯树枝,估计是刚落下来没两天,因为这边灌木太密,进山的人也不常扫荡。
刘雪那个小土灶今天晚上也能用了,刘雪也不嫌弃,那几根大枯枝用腾蔓系好,就这样扛着柴,背着没什么重量的背篓回去了。
背篓里的野菜刘雪并不准备拿去厨房,倒不是她舍不得这点野菜,而是不想跟人解释她中午不睡午觉跑去山上的事情。
主要是现在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晚上夜深时间长,刘雪觉得自己睡的十分充足。至于地里的活,按照刘雪现在的力气,那点事儿还真不算什么,就是长时间要弯着腰实在是不好受。
野菜都摘回来了,不拿去厨房也得处理了,刘雪想了想,在背篓下面掂了个东西,在上面洒了水,看看晚上回来时怎么样,要是还能处理,刘雪就准备把它晒成菜干。
刘雪带来的物资也是有限的,想要用其它方式处理都没有办法。
在房间里已经隐约可以听到声音了,刘雪收拾了一下走出来,就正好听到上工的声音,她赶紧加快脚步,在前面第一进汇合了其它人,一起向上午上工的地方走去。
这一次,不管是刘雪还是吴知青以及郑知青都带着工具,倒是几个新知青,他们虽然也跟老木匠家换了东西,但还仅限于生活用口,篮子篓子什么的……原谅这群城市孩子,他们根本没有意识需要换啊!
看到这种情况,两个老知青倒没有多说,但是在路上的时候,郑知青就特意提醒了几个新知青:“村子里有集体养猪跟牛,像我们拔的那种嫩草,收拾干净压实了装一背篓过去也能得一个公分,别看公分少,要两天内那块地的草拔不出来,不靠这点额外工分,你们两天下来估计真什么也得不到!”
“还有大槐村地广人稀,辛苦归辛苦,每年分粮还算可以……这是工分足够的情况,要是工分不够……但不管分粮再怎么可以,其实想要放开肚子吃肯定是不够的。我们平常下工的时候,休息的时候,都要去山上摘野菜、捡柴火什么的,其它工具就不说了,怎么也得有个篮子筐子不是!”
这一路唠叨下来,郑知青好似半句也没有说新知青的不好,可几个新知青都不约而同的低下了头,刘雪也不另外。
倒不是郑知青说的话让她觉得不好意思,而是刘雪觉得郑知青也确实是不错的人,他说的这些话,都是他们这些老知青在大槐树村的生活积累,现在愿意这样细细的告诉他们这些新知青,真的会让他们融入这个团体省很多的事情。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19419/473841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