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城内许多地方张贴有告示,反贼刘邦接受招安,即将被朝廷封为齐王,封地为临淄郡。
朝廷将派人前往临淄受降。
告示一经贴出,很快就引起了轰动,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则无所谓。
那些已归顺秦国,希望秦国好的人为之欢喜,和平解决所有反贼问题,避免了很多人员伤亡。
那些对秦国仍然有仇视之心的人,非常不希望刘邦投降,盼望刘邦跟暴秦死磕到底。
还有一部分楚人,他们对秦国仇视之心消除了不少,但还未真正认同自身是秦人,对于朝廷是好是坏,一切都无所谓,反正朝廷免除赋税徭役一年,就算要征召士兵伐齐,也轮不着征召自家人。
初九这天,嬴子婴在书房召见陆贾。
陆贾年近五十,也算是个人才,历史上在西汉初期被重用。
陆贾看着那高大英俊的皇帝,以后就是自己要效忠的人了,这个皇帝英明神武,是值得报效的明主。
嬴子婴道:“陆卿家,你很快就要为朕效力了,没必要非得跟着章邯一同去临淄,留在这就行了。至于你的家人,朕派人送他们到咸阳。”
陆贾不卑不亢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臣之主公派臣来彭城办事,臣该有始有终,回去临淄向主公复命后,再跟着章大人返回彭城。”
这样的人的确是好臣子,尽职尽责,嬴子婴很是认可,他也不急于一时,跟随刘邦那些人才,应当大部分能为他所用。
嬴子婴道:“陆卿家,朕在彭城等着你,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才,朕等着他们到来。”
刘邦能识人用人、能有效驾驭人才,只有把刘邦解决了,才能断绝那些人才的念想,真正为朝廷所用。
这是嬴子婴要尽快让军队攻入临淄的重要原因。
刘邦问题迟早要解决,要是能早解决就没必要拖延。
一月十日,彭城东门外。
城外泗水河重新搭建了浮桥,嬴子婴和大臣们从浮桥走到对岸,在这里为送别章邯。
章邯带领人员前往临淄受降,这是值得庆贺的大事,现场弥漫着愉快的气氛。
“一切都谈妥了,只等章大人代表朝廷去临淄受降、册封,大秦军队便可接管三个郡了!”
“诸夏再次统一,等了十余年了!”
“幸亏大业皇帝英明啊!要不然大秦不是被赵高颠覆,就是被项羽所灭!”
“当今陛下如此英明,天下再次一统,大秦必定中兴!”
…………
臣子们交头接耳谈论着,许多人为此感慨着、期待着。
只有嬴子婴、陈平、韩生知晓真实内幕。
嬴子婴既有高兴之情,亦对章邯依依不舍,跟他今日一别,有可能以后再也见不到他了。
他走到章邯面前,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章卿家,一路多珍重,朕在彭城等着你!”
章邯道:“陛下,臣自当尽力而为,争取回来!”
旁边的项他没有察觉有异,向章邯道:“妹夫啊!快去快回,妹妹等你回家。”
为了让家人放心,章邯点头应答。
君臣依依惜别,章邯登上马车,向北方而去。
前行的马车有数辆,有跟随章邯北上的官吏,携带了册封刘邦为齐王的诏书,还有抽调人员的公文命令。
陆贾亦跟随北上,要回去向刘邦复命。
嬴子婴一直在注视着章邯车辆,心中在默默祈祷:章邯啊!你一定要活着回来享福。
直至章邯马车离开视线范围,嬴子婴才入城。
两天后,东海郡北部与琅琊郡交界处,韩信亲自在这里等候着,当章邯来到这里时,韩信摆下筵席,隆重接待。
“章将军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韩信佩服,大家敬章将军一爵!”
在筵席所在的大帐内,韩信向章邯频频敬酒。
他准备私自行动,章邯很有可能会在临淄被刘邦处死,韩信有些过意不去,好好款待章邯,让他良心稍安。
韩信居然这么热情,章邯很是意外。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韩信问道:“章将军,不知哪一天正式册封?”
章邯道:“二十二日是大好日子,陛下交待过,要在这天册封刘邦,那一天,必定会载入史册。”
这是皇帝特意跟章邯约定好,先把时间确定好,以便于秦军突袭齐地,又能让章邯能在册封后第二天,借口出城外游玩而躲入山上。
得知了具体日期后,韩信接待章邯目的已达到。
章邯在这里好吃好喝待了一天。
第二天,韩信和周兰送章邯北上齐地。
回到大帐后,韩信道:“章邯这一去,要回不来了!”
韩信和王元都接到了皇帝的命令,在二十三日这天向齐军发动突袭,以最快速度杀到临淄。
周兰道:“我们这样抢军功,陛下恐怕要怪罪啊!我们现在改变计划还来得及,二十三日再跟王元那边同时进攻,虽然我们难以率先赶到临淄,好歹也能分一些军功。虽未必能超过王元,但绝不会有任何风险。”
对于他说的这些,韩信明白得很。
然而,韩信的意志十分坚定,说道:“就算冒点险,只要能夺得首功,也值得!我意已决,无需多言。”
在这方面,韩信对军功急切的渴望,已取代了应有的理智。
对于韩信的这个反应,周兰并不觉得意外,只能全力配合。
————————
邯郸,王元军团大本营,王元接到了皇帝的密旨,召集重要人员开会。
人员到齐后,王元道:“众将明日跟我一起赶到边境线,随时候命!”
吕马童道:“可惜刘邦要投降了,我们前去接管济北郡!拿不到丝毫军功。”
王吸道:“不打也好,刘邦做诸侯王可保世代富贵,我军也勿须再让士兵们丧命。”
薛欧道:“兵不血刃解决问题,乃是上上之选。”
奚涓道:“诸夏之内不用再自相残杀,大家都可以过安稳日子,朝廷可集中兵力对付匈奴人了!”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19977/7538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