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见过太后,见过陛下!”
武清伯虽说是泥瓦匠出身,但成为帝国显贵多年,耳濡目染之下,也知道了规矩,在李太后和朱翊钧面前也知道要有人臣之礼。
“爹爹,这么晚进宫,是为何事?”李太后这时候问了一句。
“原也不敢来打扰太后,只是最近因在胜业坊新建了园子,如今家里人口又多,而户部发的俸银竟没有一次是足色的,全拿些宝钞胡椒粉充数,臣少不得只能来找您借些银子,先把眼前的‘饥荒’度过去,等秋后收了租子再还回来。”
武清伯回了后,就低埋下了头,明显是因为借银子的次数多了有些不好意思。
当然。
当爹的管女儿借银子自然不是借的意思,而是要的意思。
朱翊钧在一旁不由得暗自笑了起来,他没想到自己这外公又是来要银子的,在他记忆里,每年自己这外公都得要几回银子回去。
不过。
朱翊钧也很理解,毕竟大明朝的官俸本来就低,再加上中央财政从来就没宽裕过,基本上勋戚官员的俸禄就没足额足色发放过。
所以,靠俸禄过活的话,没几个勋戚官员活得滋润,自己这外公也是一样,除了找皇室要银子外,最后还不得不走上经商的道路,和一个叫邵大侠的人勾结,通过王崇古的关系,拿到价值二十万两的军队棉衣的订单,结果只给邵大侠五万两制作棉衣,而自己独吞十五万两,结果因为棉衣质量太差而东窗事发,落得个坏名声。
李太后明显有些不喜,也不是舍不得,而是皇家日子也不好过,毕竟整个帝国都是寅吃卯粮,但李太后也不好真拒绝了自己父亲,只问道:“爹爹打算借多少?”
“一万两,有没有?”
武清伯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
李太后眉头一皱:“爹爹缘何又要借这么多银子?”
“你不让臣占民田,又不让臣找下面的官员要银子,臣只能找你们借了,不然能怎么办,人家诚意伯刘家住的是三千亩的园子,新江伯谭家更是新建了五千亩的大园子,我好歹也是大明国丈,就换个一千亩的园子,想找您这个女儿借点钱就不行吗,您和外孙富有天下,总不至于这一万两银子都舍不得吧。”
武清伯有些委屈地说道。
“爹爹这话,哀家可不赞同,爹爹当年也是穷苦老百姓出身,干了半辈子的泥瓦匠,应该也知道皇家要是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的话,穷苦百姓就会逃荒就会饿死,爹爹当年也不是没遭过这罪!如今富贵了,就想着一味索取,可哀家和您外孙可还不敢一味索取,这天下百姓够苦了,再索取下去,大明就会亡,那个时候爹爹也不是什么国丈了!”
李太后一番大道理驳斥的武清伯面红耳赤,只色厉内荏道:“这,这,这谁一味索取了,臣也只是借一万两银子而已,又不是不还,又不是夺占民田,你是念佛的,难道你爹爹就不信菩萨吗?!”
武清伯见要不到银子,只得告辞而去。
“母后,儿臣送送外公!”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2147/489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