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锦开的饭食铺子,取名什锦记。
开业之初,并没有雇人,而是全靠亲戚帮衬。
现在不是农忙时节,季姥爷便带着家里能出动的人都来帮忙。之所以不是全家出动,概因家里一群皮猴子,总得有人照着,给他们做饭。
温锦记得,上辈子通渠门的那叫快餐铺子,口味上不讲究,就是便宜,油水足,所以深受力工们的喜欢。
而她没打算全复制那人的做法,她把口味也考虑了进去。
养母杨氏是可是食不厌精的典范,而弘农杨氏的各种食谱秘法,在养父官运亨通时,养母回了一趟弘农杨氏,也就得了一份全本。
而今,这全本的食谱秘法,都在温锦的脑袋里记着呢!
当然,温锦脑袋里记着的,可不单单是弘农杨氏的食谱秘法,这大胤朝数得上名号的家族,他们传承了多年的食谱秘法,温锦都是有所了解。
而这一切,全都是谢咫的功劳。
为了扭转他在自己心里的不良印象,谢咫真的是将“投其所好”给运用到了极致。
温锦不可能像那些食谱秘法中记载的那么去做,但她稍稍调整了下,就能让普通的饭食,变得更加可口,而且所费不多。
如此一来,自家这什锦记的饭食铺子,就有了竞争力。
毕竟,上辈子那开铺子的人,虽然赚了钱,但似乎也没赚多久,他的饭食铺子就关门了,因为做同样生意的人太多。
所以,温锦不仅要薄利多销,她还要注重口味。
任何人吃东西,最初只是为了果腹,但是在能果腹的前提下,口味能更好一些,如何选择,只要是正常人都会知道怎么做。
什锦记开业的当天,温锦雇了码头上的一帮孩子,让他们帮着发传单,只要好好发传单,每人都可以吃一顿饱饭。
而这饱饭,有米有馒头有肉有汤……
小孩子们看到了什锦记的饭菜,没有任何迟疑地答应了帮忙发传单。
然后,等到午饭的时间,伴随着卤煮的香味飘散,忙活了大半天的力工就闻着味儿赶过来了。
本来呢,很多人都是自带的干粮,就着咸菜、凉白开,凑活一顿的。
但是,等看到什锦记的招牌和传单,就有人进了店里。
五文钱,一荤两素,汤免费,饭,或者是一大碗米饭,或者是两个大馒头,虽然是混合面的,但可是比自己身上的干粮要好得多。
这样的搭配,连温老三都能吃饱,对于码头上的力工来讲,这绝对是非常厚道的伙食了。
除了五文钱的搭配,还有三文钱的低配,十文钱的高配。
当然,你也可以自选荤菜搭配,这就是要另算钱了。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消费,对应不同的收入人群。
毕竟,这码头上干活的不只是有苦力,也有管事,甚至是一些客商,也会在这里吃饭。
什锦记的味道,比起那些正儿八经的酒楼饭馆,其实也不差。
唯一欠缺的就是,他们这里没有人家那种宽敞舒适的用餐环境。
从众效应是很明显的。
什锦记的生意,从开业第一天,就很红火。
赔钱?
自然是不可能赔钱的。
不但没有赔钱,反而是大赚特赚。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21981/5519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