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士元从校史馆走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袁士元是和校史馆负责的老师一起走出来的,期间,又聊了一些有的没的。直到走到学校图书馆门口,两人目的地方向相反,才彼此道了再见。
袁士元仰起头看向天空,天蓝色的幕布上万里无云,有些暖黄的阳光从远处洒下,让袁士元不自觉眯起了眼睛。
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袁士元竟然头脑一热扫开了一辆共享单车,将书包放在车篮里,就这样朝和宿舍相反的方向走去。
**
袁士元的学校是全国为数不多为国家气象事业输送人才的学校,因为学校建在南方,为和建在北方的气象学校加以区分,南方的叫南气,北方的叫北气。南方的南,北方的北,气象的气。
袁士元记得自己最开始听到这两个名字的时候哭笑不得:“这名字起得也有点过于随便了吧。”
但没过多久,北气这个名字就随着这座学校被吞并而被人遗忘。让大家在之后五六年内熟识的,也只有南气这个名字了。
南气学校很长,这个袁士元从入学第一天就领教过了。不知是为了让大家领略学校的风光,还是为了方便管理,学校只开放正门允许入学新生及家长进入校园。偏巧不巧,袁士元被分配的宿舍在西苑,可学校的正门却在东苑。袁士元于是就和父母拖着行李一面聊一面闲逛,一身汗走回寝室的。
可真正见到校史馆内狭长的学校模型,袁士元还是不禁咋舌:“学校是真的长啊。”
模型上,南气学校直接是以一个窄长的长方形伫立在展台上的。从最东边的大东门开始,路过东苑、中苑,走过两座桥,路过无数教学楼和宿舍楼,穿过图书馆,才会来到西苑袁士元的宿舍。
袁士元用眼睛丈量着自己曾经用脚走出来的路程,还是满心怀疑。到底是自己当年超常发挥,还是现在的自己体能退化了?
**
路过大礼堂的时候,袁士元停下了自行车。灰白的外墙壁在接近黄昏日光的照耀下,看上去像极了校史馆存放的老照片。
似乎在这一刻,时光与空间重合,袁士元看到了无数年轻的脸庞进出着眼前的这座礼堂。行人的衣服风格不听变化着,从单调变得多彩起来。袁士元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但他们脸上洋溢的青春和朝气却是始终如一。
刚入学第一次上全院一起上的思想课,就是在这座大礼堂。那会儿的大礼堂还保留着十年前的模样。头顶的风扇吱吱呀呀的转着,观众席上的座椅是简易的连体木板凳,像极了电影里七八十年代那种大会场。
“可别嫌弃这个会场,它当年风光的时候,可是出现在全国的电影屏幕里呢。”老师笑着调侃道。
所以当听到台上的老师调侃大礼堂环境,说起这个如今看起来很是破旧的会场的时候,袁士元第一次有了疑问:一个东西不分时间空间一直保留着它最初的样子,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袁士元没有把这个疑问讲给任何人听,因为她知道,没人会给她答案。
**
大学三年,袁士元亲眼目睹着学校好多的老建筑渐渐被新建筑所代替。袁士元知道这会更方便以后的教学试验以及顺应当下的审美,但却忍不住会为逝去的老建筑而伤感。
就像如今,袁士元记忆中那些消逝了的校园景观,也只能存在在她的记忆里和校史馆里的老照片里了。
袁士元甚至不能和学弟学妹们提起,因为即便她提起来,回应她的也只是几张疑惑茫然却好奇的脸,和她自己失落的伤感。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也许过不了多久,她也会像诗中所言吧。袁士元仰起头,看向眼前的大礼堂,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
**
似乎是到了下课时间,学校通往教学楼的道路突然涌出很多人。袁士元似乎这才幡然醒悟地将共享单车骑到指定位置,然后步行去了离大礼堂不远同样位于中苑的老操场。
老操场是现如今南气校园里为数不多还保留着最开始模样的地方之一。似乎是被学校和师生遗忘了,这里倒是鲜少有人来的样子。除去外围跑道上只零星长着一些杂草,其余的位置基本已经被杂草铺满。
袁士元也分不清到底是绿化的草坪还是自然生长的草木,反正入目所及绿油油一片。这样惬意安静的地方,倒是不可多得的好去处。
袁士元走到废旧的主席台前的台阶上坐下,伴着迎面徐徐的微风,袁士元打开手机开始整理今天下午的拍照结果。
拍照她自然比不上摄影组的专业,光是设备就很是寒酸。摄影组出街,总是很有牌面。别管拍成什么样,长枪大炮一摆,着架势就已然够了。
不过袁士元也不打算用自己下午骑着单车逛校园拍的景就可以发推文,她只需要了解,然后将校史馆的老照片和现在拍的景致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成文就可以了。至于后期到底要什么样的照片,就是摄影组需要头疼的事了。
**
简单地将自己手中的资源做了整合,袁士元在校庆选题群里问:“各位大佬都在干嘛?有没有要阳光长跑的,我现在在中苑老操场。能来的都来吧,长跑之后我们开个会,商讨一下后期的方向。文字必须都来,摄影想来的也欢迎。”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22282/5584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