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山,看到村里升起的炊烟,老余才意识到,一个上午已经过去,又到了家家户户做午饭的时候。
拜托村长去张罗买地的事情,一家三口回到自己的破屋子前。
老余和吴氏进了屋子准备午餐,余卿卿在房子周围左右转了一圈,心想自己还需要在这个破房子里住一个多月,感觉有些绝望。
进了院子里,她又抬头望了望自家正房的屋顶,之前破了的大洞已经用一块油布盖上,油布上面鼓盖了一些砖瓦稻草。
怎么看都是一副并不结实的样子。
担心着以后可能又要被雨淋醒,余卿卿对于自己家未来的房子的修建更加的迫不及待了。
不过这油布,倒是让她有了新的想法。
这个时代没有雨衣的存在,农村在田里干活的,大多带着蓑帽蓑衣,既厚重也不那么防水。
镇上讲究点的就打着把油纸伞,但是伞拿着,很多事就不方便做。
倘若她能把雨衣给设计出来,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应该很有用处。
余卿卿一向是行动力很快的人,跟老余他们打了声招呼就进了空间画图稿去了。
在午饭做好前就把画好的稿子拿了出来,给老余和吴女士看。
一共是两种款式,一种是现代人们常用的斗篷式,一种是连体带放鞋子的那种。
“这里,”老余指了指衣服的上半身前面,“可以加两个兜。”
要知道,自从来到这儿,穿上这一身古装,老余有多怀念自己现代时候没事揣兜的动作。
衣服前面也好,屁股后面的也罢,好几次他没反应过来往屁股后兜那里潇洒地一揣,却啥都没有摸到,被人家注意到,还以为他再挠屁股蛋子,甚是不雅。
斗篷式的适合外出,连体式的适合下地干活,材料就用厚实的棉布刷上熟桐油。
打算好之后,一家三口开始了他们的午餐。
用老余的话来说,生活中什么都可以随意,唯独吃食不能。
选好建房位置的老余心情颇佳,与吴氏一起下厨,整出来好几道精致的美食。
家里灶台上的锅很大,很适合烙饼,虽然算是半个南方人,老余一家还是很喜欢吃面食的。
用面粉加鸡蛋,油和小葱搅出来一盆面糊糊,烙成一块块成年人手掌那么大的面饼子。
让吴氏把猪肉切成细条状,加了鸡蛋清和点儿面粉搅拌,加了一点点高价买来的芝麻油,过了一遍后加了各种调料和酱料,还有一些糖,翻炒至熟,装盘后,旁边备上胡萝卜丝,黄瓜丝和大葱段丝。
一份作为主食吃的京酱肉丝就出锅了,一份小葱饼,加上点肉丝黄瓜丝,胡萝卜丝,裹一裹,一大口下去,让人感觉十分满足。
剩下的几道小菜,比如素炒香菇,加了蒜粒、蒜苗、葱段和红辣椒,颜色看着十分鲜亮可口。
还有一份撒了葱花的水蒸蛋,和一小碟的卤肉卤干子卤蛋三拼,美得老余又拿出了他的小酒来喝。
简单午休了之后,余卿卿在村里溜达,去了袁大娘家。
袁大娘家在村里很有名气。这名气是源于她家的四个丫头。
袁大娘家和老余家的两个兄弟正好相反,老余家是三个儿子,后辈的除了老二家,其他俩兄弟也都是三个儿子。
袁大娘家则是一连四个丫头。
袁大娘的丈夫去世的早,留下这一家五口的女人顶立门户,让人同情之余不免唏嘘。
甚至有思想封建的说是他们这家人阴气太重,把唯一带阳气的袁大叔给克死了。
怕村里人欺负,袁大娘和她女儿几个,都是能干且泼辣的。
尤其是大娘,和她的大女儿袁金钗,二女儿袁银钗。
因为袁金钗实在厉害,年近二十了,一直没能嫁的出去,有的看袁家女儿长得还算标志动了心思,又被他们一家克男人的说法给劝退。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23304/5658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