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求和
谢曜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眼下他是太子的身份,按大衍的规制,太子是要在文华殿参政,然而许多事,内阁和司礼监的并没有经过他这里。
就像是仲秋诗会的章程,钱敏中根本就没和他打过任何招呼,和内阁定了之后,直接报给了皇帝。
多亏新晋的吏部尚书章若谷提醒,谢曜这才知道,今年的仲秋诗会,皇帝不但大宴群臣,与民同乐,还邀了北狄的使者一同参与。
北狄的使者是两日之前到的京城,此番入京,自然是为与大衍和谈而来。
这次北狄来大衍议和的使臣是北狄大汗元孛律的三弟元谌,据说是自小修习诗文,对大衍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被北狄视为和谈的最佳人选。
在一个月之前,长安侯陈景惠的大军已然撤离了潞原的边境,只留下了徐文韬带着两千兵马守在了金澜关,协助潞原总督徐凌守敌。
虽然大衍北境的大军撤了回去,但北狄东边乌普部落的骑兵,却丝毫没有撤兵的迹象,两万的精兵一路摧枯拉朽,眼见着已经逼近了北狄的国都。
原本战事紧张之时,北狄的大军都撤了回去,应付乌普的大军,和大衍的边境上只留了几千的守军。
眼下大衍镇守北境的守将是徐文韬,他和以往大衍的将领迥然不同,找了机会就带着几百骑兵去北狄草原上转悠。
以往都是北狄骚扰大衍,眼下风水轮流转,北狄的边境,三天两头的被大衍的军队骚扰。
这一下,轮到北狄开始头疼了。
以往大衍的军队习惯了守御,从没有想过主动出击,因此北狄从来也没想过守土的事情。遇到了徐文韬,立时就体会到了以往大衍的窘迫。
北狄人烟稀少,边境又幅员辽阔,根本没有足够的守军阻挡住徐文韬的骑兵。
这些天来,北狄已经损失了上千人,还有上万头牛羊。北狄上下才慌了手脚,连忙派了使臣前往大衍议和。
如今大衍的国内风雨飘摇,不但江南的平江洪水泛滥,关中的匪军也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趋势。
国库早就空空如也,这几个月靠着收上来的夏税和催缴上来的盐税,才勉强维持着庞大的开支。
因此,朝野上下无不将和谈视为朝廷的大事,谁要是能主导着和谈,必定会在皇帝的心中增分不少。
谢曜本以为,和谈这样的大事,皇帝一定会交给自己。却不曾想,钱敏中竟然敢擅自做主,私下里给北狄的使臣安排了行程。
被钱敏中抢了先机,谢曜也只能去找皇帝,试探着皇帝的态度。
皇帝却没有太多的表示,只不过是出言安慰了几句,并嘱托谢曜要多跟着内阁学习治国理政,日后方能不被朝臣操控。
仲秋诗会就在这样的勾心斗角中拉开了帷幕,八月十五刚过了申时,日头还没有完全沉入西山,紫禁城门口已经开始热闹了起来。
西边的天际晚霞似火,东边的天空上,出现了一个浅浅的月痕。
自从北狄的使臣主动来京求和,皇帝的心情大好,早早的就到了午门的五凤楼上。
五凤楼上位置有限,也就是二十多个位置,除了皇子公主等皇室成员之外,还有些和皇帝关系比较亲密的功勋,以及几位内阁近臣。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24448/949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