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早饭时,谢政堂坐下后,端起碗,喝了口粥,又用筷子夹了根咸菜送进嘴里,嚼了嚼,嚼烂后咽下,随后吩咐自己媳妇:“贵远今年都十四了,不小了。你抽空去趟邻庄找找薛叨叨。要是她知道合适的闺女,让她给说和说和。”
谢潘氏马上咽了口里的饭,说:“我吃完了就去。”
薛叨叨是远近闻名的媒婆,方圆几十里哪有不认得薛叨叨的。谁也不知道薛叨叨有没有大名、大名是啥。她娘家姓薛,整天没完没了地叨叨,认识她的人背地里都叫她薛叨叨。她婆家姓许,大儿子的小名叫申子,当着她的面,小一辈的叫她许婶,比她小的同辈的叫她许嫂,比她大的、辈分大的叫她申子妈。
谢潘氏最不爱去的地方大概就是薛叨叨的家了。薛叨叨爱叨叨,得空就找人叨叨个没完没了,得空就跑来跑去地到处保媒拉纤,可从不抽空拾掇拾掇自己家的屋里屋外。外人到了薛叨叨家,站在院门口要先掂量掂量踩在哪往里走。可自己男人发话了,谢潘氏哪敢怠慢,吃了饭,掂着小脚去邻庄找薛叨叨去了。
这几年,可能是岁数大了,别说出庄,就是本庄,谢潘氏都懒得转转。在院子呆腻了,谢潘氏顶多拧着小脚走出院门,在院门前站会。要是有过路的庄里人,谢潘氏就拉上人家聊上一气。要是没有过路的人,谢潘氏就向前望望,向左望望,向右望望,在院门口站上一气。站得腿发软了,谢潘氏就拧着小脚走回院子,回自己的屋里,或坐着或倒着歇会。
几年没出庄的谢潘氏终于出了庄。出庄后,看着地里一捆捆的撂倒的金黄色的高粱秆、路边和远处大树上的金黄色的树叶、望不到边的蓝蓝的天空,听着路边树上的麻雀的叽叽喳喳的叫声、微风刮得树叶和树枝发出的哗哗的响声、地里正忙着往车上装一捆捆高粱秆的人们的说笑声,迎着一阵阵扑面而来的清凉的秋风,谢潘氏好像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走起路来也格外有精气神了。下了一个缓坡,又上了一个缓坡,穿过一大片平坦的收割完的庄稼地,就到了邻庄。
一进薛叨叨家的院子,谢潘氏皱皱眉。薛叨叨家的院子两边乱堆着几堆高粱杆子,满院子是被牛叼得和踩得乱七八糟的高粱杆子,高粱杆子上和漏出的地面上隔不远就一滩牛粪,鸡粪、鸭粪、鹅粪更是到处都是。牛大概被牵出去干活去了,一群鸡、鸭、鹅满院子乱走着,还时不时地叫着。见谢潘氏进院,几只鹅抻直了脖子仰着头边向谢潘氏走来边呱呱叫着,咯咯叫着的鸡和呱呱叫着的鸭子连跑带颠地躲着谢潘氏。
忙着秋的好多日子没得空和别人叨叨的薛叨叨正在房前用簸箕簸着红豆,干得正心烦,见谢潘氏进了院,心里乐开了花,把手里的活马上放下,迎上去。这些年,薛叨叨没少帮谢家的忙,也没少拿谢家的、吃谢家的。薛叨叨对谢家的大事小情了如指掌,猜算到谢潘氏是为她三孙子来的。
还没等谢潘氏开口,薛叨叨说:“谢嫂,你这么大年岁了,这大老远的咋还自己跑过来了。你有急事,让人捎个信,我还能不赶紧着过去?说真的,我家地里还有点活没忙活完,我正寻思着忙完了秋就去你那。眼瞅着你三孙子也该说媳妇了。”
谢潘氏被薛叨叨说得心里暖呼呼的,感激着,说:“申子妈,贵远说媳妇的事,我还没过来说,你就给操上心了,我得咋谢你呀!我来就是为贵远说媳妇的事,贵远说媳妇的事哪能不靠你呀!我们老谢家多亏了你帮忙,你帮着说和娶过来的儿媳妇各个让我和老爷子顺心。”
谢潘氏本性是个能说会道、精明能干的女人。自打嫁给整天没个笑模样、把自己媳妇的话当屁听、平日没事从不搭理自己媳妇的谢政堂后,谢潘氏几乎没得空施展自己的能说会道、精明能干的本事。跟前没了自己男人,没了那张从来没有笑模样的脸,不用一个劲端详那张从来不变个表情的脸来揣摩他心里到底是咋想的,谢潘氏自如多了,说话、办事一点都不比薛叨叨差。
薛叨叨笑着说:“谢嫂,有话屋里说。”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24935/6048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