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急给刘玉娥去病的谢李氏,从老爷子屋一出来,没顾得上去谢王氏的屋里和谢王氏说上一嘴的该有的礼数,就拧着小脚去了前院,找到了正在喂牲口的王宝银。
见到王宝银,谢李氏从胯兜里摸出一把钱,递了过去,说:“宝银,知不知道于大拿住哪?玉娥病成这样,桂芬爷让你赶紧着过去把于大拿请来。”
“中。”王宝银接过钱,揣在胯兜里,也没说知道还是不知道于大拿住哪,只应了一个中。
谢李氏又说:“桂芬爷还让你明个吃了饭拉二嫂去趟丁家河的庙,回来顺便去趟刘各庄玉娥的娘家报个信。桂芬爷说,怕是玉娥娘家人要搭车过来,明个套骡车去。”
谢李氏说这句话时,王宝银边听着谢李氏的话边忙活着手里的活,连应一声都没应一声。忙完了手里的活,王宝银就去套驴车了。
王宝银的上个东家有个傻丫头。王宝银在上个东家扛活时,有两次,傻丫头犯了邪性,见谁打谁,见啥砸啥。王宝银替上个东家请过两次于大拿。去请于大拿,对王宝银来讲,是轻车熟路。
王宝银套上驴车,坐在车沿上,吆喝了一声,驴就拉着赶着车的王宝银离开了谢家大院,出了程渡口庄,在乡间小路上往西跑了半个多时辰,就到了于大拿住的四合庄。在庄里,王宝银赶着驴车转悠了转悠,就转悠到了于大拿住的院套。
于大拿没有像王宝银讲的故事里的侠客那样浪迹天涯、游走四方,而是一人借住在朋友的破旧院套的西厢房里。可于大拿毕竟是一位英勇威武的神汉,肩负着方圆几十里的降妖驱魔的重任,具有着像王宝银讲的故事里的侠客所具有的各种气质和做派。
王宝银进到于大拿住的屋时,于大拿正仰脸躺在铺盖上,右腿放在支起的左腿上,左手放在头下,右手摇着边沿都破碎了的蒲扇,嘴里哼着昨晚刚听来的大鼓书的调子,右脚随着嘴里哼哼的大鼓书的调子颤颤巍巍地晃动着。听到有人进了屋,于大拿扔下蒲扇,起身。于大拿把屁股一扭再一挪,就坐到了炕沿。于大拿用俩脚在地上探到了鞋子,往前一用力就把俩脚伸进了鞋子里面。
进了屋的王宝银没说一句话,走到桌边,从胯兜里摸出一把钱,啪地一声拍在了桌子上。于大拿也没吭声,起身走到桌边,看都没看钱一眼,更别说数了,哐地一声拉开了抽屉,把钱用胳膊哗地一声划了到了抽屉里,又哐地一声关上了抽屉。
把钱划了到抽屉里后,于大拿还是没有任何言语,抓起放在炕上的早已准备好的裹着做法事必备的各种神器的布包,放在早已准备好的另一块四方布上,把四方布的一对对角一系,斜背在后背上,再用四方布的另一对对角在胸前系了个大大的死结。此时的于大拿俨然是正要出征疆场的勇士,虽没豪言壮语,更没壮行酒,可有的是勇往直前、绝不退缩的勇气。
还没等王宝银出屋,于大拿就先出了屋。于大拿走在前面,王宝银跟在后面。走到驴车旁,于大拿竞把眼前的驴车当成了将要载着他开赴疆场的战车。在驴车旁,于大拿一跃而起就坐上了驴车,还不偏不斜地坐在了驴车的正中央。走到驴车旁的王宝银见于大拿上了车,解开了系在树上的绳套,坐在车沿上,从驴车上抄起了鞭子,在空中甩了个响鞭,喊了声驾,驴车就向庄外跑去。
于大拿毕竟是神汉,虽然好多年了,可还记得王宝银,还记得和王宝银去的人家应该在东北方向。可今个到了庄外的路口,王宝银赶着驴车竞直奔了东面。于大拿是做着降妖驱魔的大事的人,哪能过问这等小事,可一路上还是一直寻思着这个高高大大的正当年的庄稼人是不是走错了路。
一路上,坐在驴车上的于大拿把自己寻思成了正坐着战车奔赴疆场的勇士。任凭驴车颠簸,于大拿一直如同一座钟一样稳稳当当地坐在驴车的正中央。和钟不同的是,坐在驴车上半个多时辰,于大拿竞没出一点动静。
车一进到谢家大院的前院,于大拿自认为被战车拉到了疆场。车还没停稳当,于大拿嗖地一声跳下车。顺着王宝银的指引,于大拿健步如飞地来到了刘玉娥的屋里,健步如飞来地来到了桌前,把自己背来的布包放到了桌上,打开了布包,先拣出一件五颜六色的长袍穿在身上,又拣出一顶有棱有角的帽子戴在头上,然后把布包里其余物件或摆在桌上或挂在桌后的墙上。
于大拿知道,这是和妖魔的较量,需要勇气和力量,更需要智慧和谋略。各路大神各有自己的高招来降妖驱魔,于大拿哪能没有几套独特的招法?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24935/6350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