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服仪式的主角是西国大大名宇喜多家唯一的继承人——八郎,而担当八郎乌帽子父的是织田家西国军团长羽柴秀吉。
“自古以来,日本武士都会拜托自己心之所属之人,或者自己最亲密的长辈作为乌帽子父,这位父亲再为少年武士剃头束发后,赐予其乌帽子,并赐下自己名字中的一字作为孩子的通名。而这种乌帽子的关系往往比养父更加亲密。”
八郎坐在殿中,周围围绕着一圈宇喜多、羽柴武士围观这个西国大大名的元服仪式。
主持仪式的是八郎的叔父忠家。
“对于羽柴播磨守能够担任八郎的乌帽子父臣等万分感激,但既然已蒙羽柴殿下担任乌帽子父。那么自今日起,八郎就得将羽柴大人视作亲父,依仗托赖。殿下应当牢记在心奉为武士之道。”
忠家作为旁白流程式的讲述了乌帽子的意义,并提示八郎从今天起就是真正的武士了。
“是,谨遵叔父大人教诲”八郎向秀吉伏地行礼
“羽柴大人可以开始了。”忠家示意猴子可以开始剃发戴冠,猴子这才从上阶主位站起来,穿着宽大的明显不合身的朝服摇摇摆摆的走向八郎。
猴子来到八郎面前,从侍从手中取过剃刀让八郎把头抬起来,开始在八郎脑门上剃出类似后世地中海的月代头。随后将侍从递过来的乌帽子戴在八郎头上,紧紧的束好,回到自己的主位说道
“今日你元服,特将我的秀字赐下,另外继承你父亲的家字,希望你秉持你父亲的意志前行,守护好织田家。从今天开始你便称为宇喜多秀家。”
此时身为主持人的中间将一张提前准备好的纸摊开,展示给众人看,纸上赫然写着八郎的新名字——秀家。
“今日孩儿遵循武家旧例,顺利举行元服仪式,孩儿感激之至。”秀家向秀吉行礼道
“恭喜秀家大人”殿中的武士纷纷向这位元服的武士行礼表示祝贺。
“恭喜大人”殿外的低级武士和仆从也都跪下行礼。
秀吉完成了八郎的元服仪式,从今天起八郎这个名字就正式成了过去,从今往后宇喜多秀家将会登上历史的舞台。
而完成秀家元服仪式的秀吉也站了起来走到一侧坐下,将主位让出,宇喜多秀家从殿中站起,手中捧着朝廷赐予认可其继承备前、美作两国的印可状缓步走向玉阶。
沿途的宇喜多家武士纷纷底下了头颅将头颅贴在地面表示臣服,外侧观礼的羽柴家武士,大部分官阶都低于秀家的从五位上官职,也都纷纷行半礼鞠躬示意。
平时7、8步的距离,八郎走了足足半分钟,走到刚刚秀吉让出的主座,挥开宽大的朝服坐下,身为秀家小姓的健次郎眼疾手快的在秀家身后送上支撑腰部的木靠,随后撤到一边。
看到秀家已经坐下,分作两排的宇喜多家重臣们快速挪动屁股填补中间的空挡面向秀家在此行礼“臣(宇喜多忠家、花房正幸......)参见主公,祝主公武运昌隆!”
“祝大殿,武运昌隆”健次郎、秀家的母亲福之方和边上服侍的侍从、侍女行礼道
“祝宇喜多殿下,武运昌隆。”这是最外围观礼的羽柴家臣向秀家表示的祝贺。
秀家扫视全殿,尽管身高依然不高,但是坐在玉阶上扫视众人拜伏的感觉却是真切的传给了秀家,这就是权力的感觉,只是不知道秀家能不能撑得住这份偌大的权力?
“主卿平身,希望你们记住今天的誓言,以后还请克己奉公。”
“哈衣,臣等定当未殿下马首是瞻。”
至此,秀家元服继承家督的所有仪式全部完成,秀家成了正在意义上的宇喜多家家主。
“大殿退~”坐在一边的健次郎示意仪式结束,秀家退出大殿去换平服装。而众将在等到八郎退出后也终于放松下来,三三两两的聊了起来了,脸上写满了喜悦之情。
仪式结束之后就是宇喜多家招待众将和羽柴家臣的宴会了,整个宴会做到了主敬宾欢,由于八郎还小,不能喝酒,所以整个宴会只在一开始出席了一下喝了一杯米汤代替米酒后就离开了,而殿内的宇喜多家臣和羽柴家臣们则纷纷觥筹交错,称兄道弟的喝起酒来。
——————————————
题外话:
八郎元服了,就这么匆匆的元服了,日出之卷写八郎出生到元服一共32张接近12万字,很多人疑惑既然直家要死为什么还要做青霉素救他?
其实作者当初写八郎最初制作青霉素目的就是为了延缓直家的死亡,好让主角可以平稳和谐的继承家督。
但是事与愿违,作者发现这样下去宇喜多家很可能比历史上还要惨,因为只有直家死了,秀家才能作为秀吉最信任的大名参与很多事情中去,这在八郎只是继承人的情况下是没可能参与的。
至于为什么早写死直家半年,是因为作者做了个时间轴,任务秀家需要1年的时间准备本能寺之变后一场接一场的战争,如果还是依照历史上一般由家臣代为出阵,不仅作者没什么写头,拖着拖着又回到了关原的轮回中去了。
因此作者思前想后搞出了一个8岁超能儿出来,直接继承家督。历史上的秀家在9岁继承家督后一直到23岁联合长船纲直搞出了宇喜多骚动后才开始掌权,这个也是作者不能接受的。
作者希望通过今早的建立威信来避免骚动的发生,而1582年之后的几场大战恰恰是计划,这也是作者这么急着让八郎变成远超同龄儿童的原因,看起来都有些失真了。
不管怎么说,第一章完美收官。熟悉日本历史的伙伴都知道,接下来的日本才是真正的高潮!请期待下一卷:日上之卷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25415/603275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