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客观立场上来看,“解除好友”、“突袭”系列的剧本都不算精致复杂,甚至可以说是简单薄弱的,但这些电影上映后都没有遭遇剧本方面的指责。
原因?
其一,这些电影的重点本来就不是剧本,一个流畅的故事和一众鲜明的人物碰撞出火花就已经足够。
其二,这本来就是陆潜有意识做减法,在视听层面带来全新体验,这才是商业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电影产业里,有这样一个“冰箱法则”:
就是说,观众在观看一部电影之后,一直到返回家里打开冰箱的时候,这才意识到剧情/逻辑的漏洞,那么这部电影在剧作层面就能够称之为成功。
归根结底,电影不是,在逻辑层面以及剧情层面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存在漏洞是在所难免的;电影真正侧重的还是一种综合性的视听体验,只要导演能够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避免在观影过程中发现那些漏洞,电影就已经圆满完成任务。
一直到观众返回家里打开冰箱准备好好休息一下的时候,又或者经过探讨之后,才发现逻辑漏洞,这对观影体验的影响是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自然而然,也就不应该因此影响电影的正面评论。
从“解除好友”到“突袭”,陆潜就成功做到了这一点。
但是,“星落之城”则不同。
从蓝夏电影节到金鸢奖再到节节攀升的期待值,方方面面都能够感受到人们对“星落之城”的不同待遇,观众进入电影院的心态和目光就已经不一样,自然而然,观影效果的呈现也就面临更多挑战。
“冰箱法则”的失效以及那些挑剔、那些谴责全部都在预料之中,毕竟,整个情况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当然,歌舞电影的剧本羸弱,一直就是客观存在的顽疾,因为此类电影更加侧重于眼花缭乱目眩神迷的舞蹈编排,通过肢体语言以及音乐旋律来渲染情绪,剧本和人物也就无法得到足够延伸空间。
歌舞电影刚刚诞生的时候,“冰箱法则”也是适用的,因为新鲜因为惊奇,观众往往没有时间思考剧本的薄弱,所以在那个年代诞生了无数经典,但那些经典放在现在来看,剧本的薄弱也客观存在。
后来,新鲜感渐渐消退,观众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然而歌舞电影却始终难以挣脱束缚,于是“冰箱法则”就慢慢不适用,最后见证歌舞电影的没落。
毫无疑问,针对剧本的诟病,无论是千篇一律的模式,还是轻剧情轻人物重场景的叙事,这都是歌舞电影被市场冷藏乃至于淘汰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当陆潜决定拍摄歌舞电影的时候,他就清楚自己需要面对的困境,甚至某种程度来说,选择歌舞电影的部分原因也是剧本层面的相对简单——
当时正在创作“爱人”剧本的陆潜,确实遭遇了瓶颈,他需要另辟蹊径地打破桎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式,摆脱剧本的束缚,在视听层面作出更大胆更冒险更新鲜的尝试,这也是陆潜选择拍摄“星落之城”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星落之城”遭遇剧本方面的指责完全不意外。
其实,从“星落之城”的呈现效果来看,陆潜在视听层面花费大量功夫,尽可能制造出沉浸的观影效果,并且通过音乐、舞蹈以及蒙太奇的表现方式,细细勾勒出两个角色的情感羁绊,证明了陆潜对电影的理解,用不同方式来填补剧情层面空白。
——效果,非常喜人。
尽管遭遇两个中评,没有能够实现清一色好评的壮举,但陆潜的努力和尝试依旧得到了其他影评人的认可,再次证明了自己作为导演的能力与天赋。
于是,仅仅跟随在中评的后面,一连串好评强势刷榜。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25536/13474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