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莱妈妈叫许钰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是一位事业心很强的独立女性。她在家排行老二,没错,上有哥哥,下有妹妹,就是夹在中间最不受宠的老二。许钰萍从小性格独立,又勤快懂事,生命力也很顽强……
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生活质量也差劲的年代,普通老百姓能吃饱饭就已经很不错了,想读书?没门儿,也没有那条件。
但偏偏许钰萍就是个读书的料,考试次次都是班级第一,门门学科都是全优,还擅长体育,打乒乓球和篮球这些根本不在话下,又是班长,和同学们关系处的不错,也深受老师们的喜欢。那时她还会写点儿剧本,自导自演,曾经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演小品呢。
许钰萍那时候觉得最幸福的日子,就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时光,可以暂时忘记割兔草,喂牲畜这些无法逃脱的“任务”,稍不听话,惹到了母亲,就是一顿棍棒伺候。中国家长式教育方式,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
孩子不听话或者不顺父母意,打一顿。而老一辈的人无法受到更好的教育,能区分什么教育方式才妥当这些吗?他们最忌讳的就是年轻人学懒,恨铁不成钢。虽然这样的教育方式让人诟病,多少人也对此深恶痛绝。
但其中好的一点是:能让孩子们很早就知道不偷懒,不游手好闲,不然有那些好吃懒做的坏毛病,很难成事。
静莱的外婆,也就是许钰萍的母亲,典型的上世纪的劳动妇女,性格刚烈,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地,大字儿不识一个,操心的就是孩子们上学的学费问题,好不容易把猪喂肥,就得马上卖了给孩子交学费。
她命也不好,年纪轻轻的,孩子还这么小,丈夫就在外面跟人喝酒醉死了,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孩子,那苦流多少泪都说不完,还能怎么办呢?日子还得过啊,过了几年托人介绍,又跟了一个新的男人,结了婚,又生了一个女儿,许钰萍跟这个同母异父的妹妹差了整整十岁,从此这个家庭才算稳定下来。
两个要强的人成为母女,就是针尖对麦芒的感觉。一个人想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走出去。一个人可不管这些,担心的是今天的农活做完了吗?今年的庄稼收成好不好?许钰萍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钱的重要性,也知道那个钱有多不容易来。他们都在长身体,但家里可没有多余的衣服,通常是哥哥穿过的衣服她接着穿。
许钰萍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她和哥哥去田里捉龙虾,自己还去挖折耳根(鱼腥草),洗干净再拿到集市上去卖——几毛钱一斤,就这样攒钱,攒啊攒啊,终于凑够数目了,就去镇上让做衣服的裁缝打一件白衬衫。
当新衣服做好后,许钰萍立马穿上,崭新的被熨烫的整整齐齐的一件白衬衫被她穿在身上,穿到学校里面去,别提有多神气了。
那年代自然灾害多,粮食作物受影响而大大减产,没什么多余的食物。大人和小孩都吃不饱,许钰萍和哥哥常常挨饿,有一次许钰萍在学校还饿晕了,路上走着走着就倒在了地上,吓得哥哥连忙把她背回家。
十几里路的距离,单薄瘦削的哥哥硬是把她背回去了,母亲看到背回来的女儿,赶紧找了村医,赶来的村医一看:“这孩子就是饿着了,没哈大毛病,营养跟不上......”
家里确实没什么吃的,大人也无可奈何。两兄妹相依为命,她和哥哥亲近,也觉得只有哥哥最疼她了。高考前一天,许钰萍母亲把两个孩子叫到跟前,说:
“我们家里条件有限,你和哥哥都是一样的,上完高中就不上了,不管考没考上……”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25809/6088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