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美智电影工作室若是能依靠此片提前进入好莱坞市场,也是对他的雪域工作室有巨大好处的,况且他自己还能凭借着剧本和角色的塑造,在里面获得丰厚的利益。
目前的逆龄特效尚属于概念阶段,这项技术的个例也正是因为《爱尔兰人》一片正式发行后,才被正式挖掘出来,《惊奇队长》中的萨缪尔·杰克逊;《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里的小罗伯特·唐尼;《终结者:黑暗命运》里的琳达·汉密尔顿;《双子杀手》中的威尔·史密斯……
换句话说,逆龄特效的使用,是《爱尔兰人》首开先河后才成为一种趋势和风潮,实际上刘青山在其中做的巨大贡献不仅仅是剧本的提供,还有将这种本该十几年后才会出现的逆龄特效技术,被大大提前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发明,观众们不断看到已经熟知的面孔年轻了二三十岁出现在银幕上,他们的魅力超越了时间,永恒地凝固在电影之中,将是一种怎么样来形容的幸福事情。
而对于刘青山和安迪·瑟金斯而言,这种不可限量的市场号召力就是无尽的财富,能够抢在好莱坞顶尖特效制作团队前面,早一步把这种技术开发并且演化成熟,无疑会在未来愈演愈烈的电影特技市场提前站稳脚跟。
这是因为随着特效技术的逐步成熟,观众们或许早已习惯特效服务于华丽的视觉展现,但从没想过有一天能够使用特效抗拒岁月。
拒绝衰老,这一听起来荒诞,看上去细微,却不断发生的产业趋势,预示着制作者和投资者们越来越想要切割出电影中有吸引力的元素,并榨干它的最后一丝价值。
横空出世的逆龄技术解决了明星衰老的大问题,一直以来,产业都被该问题所困扰,尤其是涉及儿童、青少年的电影。
例如《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由于拍摄和制作周期长,小演员长大的速度超过了电影中角色长大的速度,其样貌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度引发了粉丝们的争议。
又例如《007》系列电影,由于拍摄的年代跨度太长,哪怕有些演员的表现十分优秀,得到大众认可,也不得不一直更换男主角。
有时候,某一些影视作品会通过巧妙的故事设定来更换演员,例如《神秘博士》聪明地采用了主角会变换样貌的设定,但显然,这只是极个别的特例。
更多的影视从业者们,已经不满足于罗伯特·德罗尼、威尔·史密斯,或是小罗伯特·唐尼年轻而富有魅力的脸庞单单停留在他们过去的电影里,而是希望周而复始,永不厌倦地让观众观赏他们,直到榨干最后一丝价值,直到他们失去最后一丝吸引力为止。
因此,逆龄技术的开发非常有必要,近几年,许多商业电影不断地进行类似的尝试,就像咕噜姆在《魔戒》里的CG与真人融合的形式。
原版《爱尔兰人》所采用的红外线追踪技术,演员脸上都涂有特殊的红外线涂料,特殊摄像机通过拍摄红外图像以捕捉演员面部的深度和运动场景的跟踪信息。最终在符合表情运动轨迹的条件下,用数据库里的模型替换掉真实表演中的面容。
而戏外的主创处境,似乎也和这部电影形成了某种互文:77岁的斯科塞斯,集结好莱坞四大传奇老炮儿——76岁的罗伯特·德尼罗、79岁的阿尔·帕西诺、76岁的乔·佩西,以及80岁的哈威·凯特尔,阵容虽然无比豪华,但无法掩盖属于他们的时代正在渐渐逝去的事实。
于是,观众成功看到了年轻版的明星在高清拍摄下毫无破绽的面容,而这一技术也成为了讨论度极高的话题,令好莱坞各大片场更加蠢蠢欲动,继而会积极地让逆龄的风潮继续延续下去。
这种数字技术其实不仅仅可以让广受欢迎的演员继续银幕生涯,重塑他们的青春,还能够将要已经离世的幽魂召唤回来。
试想,在某些系列剧里,续集通过这种技术让业已逝世的主角再一次重生回来,会是怎样的一种震撼又惊喜的轰动效应。
在这样的未来中,会不会有完全虚拟构建出的人物参与电影拍摄?电影中虚拟和现实的边界会不会进一步模糊?明星对于自己的形象有多大的控制权呢?
以上种种问题在新技术开发出来之前,是得不到答案的,但电影公司并不会在乎答案,他们站在了技术的这一边。
随着产业发展越发成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目前,大片场、大制片公司彼此斗争,互联网流媒体入局电影市场,虎视眈眈地寻找可乘之机。
为了减少投资风险,各大制片公司和平台都希望迅速有效地以自己的方式建立品牌,明星制成为了一条捷径: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明星、名导和大ip抢夺观众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赢家。
他们期盼着能够迎来一个更完美的世界,充斥着永远不惧衰老的卖座巨星们,一遍一遍地用他们的演绎带来票房辉煌。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26593/807332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