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在天空中某个地方会突然出现一颗很亮的星,它的亮度变化非常突然而且剧烈,在两、三天的时间内迅速增加,以后再慢慢减弱,在几年或几十年之后才恢复原来的亮度。
由于这种星离我们比较远,比较暗,所以在没有变亮的时候,一般看不到。变亮时光度突然增加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倍,才被我们看到,因此称为新星,我国古代叫“客星”或“暂星”。
还有一种亮度增加得更厉害的恒星,叫“超新星”,它的实际亮度比太阳还要亮几千万倍到几亿倍。目前在银河系中发现的新星有一百五十多颗,超新星只有八颗,而在河外星系里发现的超新星已超过五百颗。
通过望远镜观测或拍摄照片,可以看到一些会发光的云雾状的天体,叫做“星云”。最初人们把星云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银河星云,或河内星云,一类是河外星云。
银河星云就是在银河系范围以内的星云,是由极其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组成。银河星云包括行星状星云和弥漫星云两大类。
行星状星云是一种呈圆盘状的、淡淡发光的天体,从外貌上看很像遥远的行星的样子。在行星状星云的中央,常有一个很小的核心,那是一颗高温恒星。
有些行星状星云呈圆环形状,天琴座环状星云就是一个有名的典型行星状星云。
已发现的行星状星云有一千多个,估计在整个银河系中约有四到五万个。
弥漫星云的形状很不规则,而且没有明显的边界,弥漫星云比行星状星云大得多,也暗得多,它的密度极小极小。
“河外星云”与银河星云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
在大型天文望远镜建造并使用后,人们发现“河外星云”并不是星云,而是由几亿、几百亿甚至几千亿颗恒星组成的与银河系同级的庞大的恒星系统。
因此,现在一律改称“河外星云”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河外星系”距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以至看起来就像小小的、发光的斑点。
现在,已经能够观测到的河外星系有十亿个以上,但用肉眼能够看到的只有大、小麦哲伦星云和仙女座星云。
星系的聚集方式和恒星非常相似,孤立的星系是极个别的,绝大多数星系都是属于各种类型星系集团中的一员。
两个星系聚集在一起,组成了双重星系。三个以上到十几个星系聚集在一起的,称为星系群。上百个至上万个星系聚集在一起的星系集团,则称为星系团。六十年代以来,还发现了一种像星星一样的光点,它的光度、质量和星系一样,我们叫它类星体。目前已发现的类星体有一千五百多个。
在没有恒星又没有星云的广阔的星际空间里,还有些什么呢?是绝对真空的吗?人们通过观测发现,星光在穿过星际空间以后,被大大减弱了,这一现象证实了星际空间并不是真空的,而是存在着物质。不过那里的物质极其稀薄,平均每立方厘米的空间内仅有零点一到一个原子。若按地球上的标准来衡量,这够得上标准的真空了。
甚至地球上的高标准真空实验室都赶不上它。尽管星际空间物质密度如此稀薄,但它却像雾一样遮住了天文学家观测的视野,使他们难以辨别远方的星星。
观测结果表明,这些物质百分之九十是气体,另有百分之十是极小固体尘埃。气体中百分之九十是氢,百分之十是氦;尘埃中有水和甲烷的结晶以及石墨、二氧化硅及铁镁等物质。
在这之后,人们又发现了其中还有甲醛这样复杂的有机分子。此外,在广阔的星际空间里还存在有宇宙线和极其微弱的星际磁场。
前面谈到的各种天体系统包括行星、太阳系、恒星、星团、星云、星系、星系群、星系团、星际物质等,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互相转化。
所有这些天体,构成了现在我们可以观测到的宇宙。而所有的已知宇宙和未知宇宙都是混沌,整个界海承载着时光长河,更是承载着宇宙时空。
整个宇宙中,有生就有灭,就像每天都有无数的人类死去,同时也有无数的小生命诞生,宇宙中的星球星系也是如此这般。
在已知的宇宙中,有九大位面,八大时空,三大古老文明,五大地域,十二大星系,一百八十阳间神域,以及一百八十一阴间魂域。
九大位面就是古九州,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
八大时空,就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三大古老文明就是天地人三界,天为仙界,仙界有仙庭;地为魂界,也就是阴间界,阴间界有魂城;人为凡界,凡界有皇都。
五大世界是元素之地,以厚土世界居中,四面拱卫厚土世界的世界为金世界,木世界及水世界和火世界。
这五大元素世界极为恐怖,它们可以独自为一界,又可以合力运转化作一个庞大的世界,其变换莫测,演化一切。
另外,这世上有两条大河,一条是看得见的阳间河流,它就是天河银河。另外一条就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在何处的阴间河流,它就是魂河忘川。
一百八十阳间神域分别是,楼兰神域,星宿海神域,罗布泊神域,天池神域,太阳门神域……
一百八十一魂域分别是,酆都魂域,芒砀魂域,魔鬼城魂域,死亡峡谷魂域……
……
所有这些已知的宇宙被称为苍龙古史。
刚刚诞生的苍龙古史,在整个无边无际的混沌宇宙中,仅仅只是沧海一粟。
而苍龙古史,它只是整个进化文明中只处于最底层的荒级古史。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27208/634473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