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铜簋多为煮食所用,出现于商,流行于周。
根据周朝礼制,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次之,七鼎六簋;大夫再次之,五鼎四簋;元士又次之,三鼎二簋。
这表明青铜簋已经在上层人士日常生活中得到大量应用。
商代早期的簋无耳,或鋬耳型,耳下无珥,圈足上有镂孔。
所谓鋬耳型,是指器物一侧有个手提或者捏拿把握的部件。像是带把的紫砂壶,也可以说是鋬耳型。
圈足,指器物底部用一个圆形圈来承托器物。碗的底部,就是圈足。
到了商代晚期,簋就以鋬耳为主,偶有敛口带盖的。鋬耳下有的还有小垂珥,高圈足,且没有镂孔。
然而,眼前的这只青铜簋明显不符合以上情况。
其口沿及腹部四面,各铸造了一个由弧身向内的龙形怪兽构成器耳。
更奇特的是龙形兽的下方有一小块凸起,形成一个垂珥,且垂珥之上有精美的装饰纹路凤纹。
细细看去,簋的颈部有周圆涡纹,足上饰有大型兽面纹。
这是极为少见的四耳簋,带着西周早期的明显特征。
天地万物,莫不可鉴。追根溯源,莫不可鉴。
识海中,有关铜簋的画面蜂拥而来。
贵族乙死去,儿子历制作了一组礼器,为举行丧葬祭祀活动所用,这只铜簋就是其中之一。
负责祭祀的大巫脸上涂着花纹,手里举着青铜手杖,站在高台上,嘴里念念有词,跳着奇怪的舞蹈。
高台下有贵族有奴隶,个个神情虔诚,但奴隶的脸上还有深深的惊恐。
舞蹈结束,同贵族跪在一起的十几个奴隶被拉到祭台上,不止被砍了头,还被挖心剜肝。
而随着血祭,台下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奴隶,全都欢呼起来,喊着听不懂的话。
祭祀结束,青铜簋里的黍米已经煮熟,被子继父位的历分给来观礼的其他贵族食用。
他们又谈论了什么,但仍无法听懂。
随着祭祀活动结束,青铜簋也完成了使命,被作为陪葬品葬入贵族乙的坟墓,深深掩埋。
再次现身,已经到了前朝末年,一支摸金校尉将铜簋盗出,卖给了古玩铺。
因前朝盛行金石收藏,青铜簋竟然售出了一千金的高价,被前朝户部左侍郎所得。
之后没过十年,前朝覆灭,大周建立,铜簋也从旧臣手里流转到了大周新贵,太祖军师姚之孝手里。
这位姚之孝并未在太祖登基后为官,而是出家当了和尚,法号道衍,成为大周最负盛名的高僧。
他于八十九岁含笑坐化,烧出数颗舍利子,被数家寺庙供奉。
太祖长寿,姚之孝坐化时他老人家还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呢,思及往昔,下旨追封姚之孝为荣国公,谥号恭靖,以文臣身份入太庙。至今,这仍是大周唯一一人。
青铜簋再次转手,被礼部侍郎偷偷弄到了手,一心想沾沾福气。
哪晓得,侍郎一做十几年,直到告老还乡,也没再升一级。
返乡途中,遇到剪径,慌乱之下,一箱子金石器物丢失,青铜簋就在其中。
青铜簋被附近山民捡到,五两银子卖给了购山货的跑商。
跑商二十两银子卖给当铺,当铺转手五千两卖给了古董铺。
古董铺被人下套,看走了眼,购入一件假货,不得不出手卖掉青铜簋填窟窿,辗转数次后被聚宝斋购得。
画面消失,有关青铜簋的来龙去脉,生平经历,经手人等,尽数浮现在识海之中。
宝符评级:西周历乍父乙四耳青铜簋,吉类中品,存世二三九四年。
“两千多年,你不容易。”
对着青铜簋,裴瑾瑜边用帕子抹头上的汗,边啧啧称奇。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27455/6430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