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是比互联网更虚拟的存在。
大概在5年前,我第一次看《茶花女》这本书时,书的开头作者就谦虚地指出自己还没有到妙笔生花的年龄所以只能平铺直叙地讲故事,但贵在讲述的是一件有据可考的真实故事。当时我在想作者自称文笔普通而故事也非自己凭空想象,那么这本小说的真实性难道就是它流芳百世的关键?毕竟真实的戏剧性更耐人琢磨。
在了解这个真实故事的过程中我越发联想起自己的一些情感经历,不禁感慨不管在什么年代,爱给人的感觉都是那么的相似,只是我没有男主人公那么幸运能在女主知道他的诚意后得到自己爱慕的“女神”的垂青,这种共鸣顶多是一个爱着和自己不在同一阶层的女人的男人为爱完成他的使命的过程。《茶花女》可谓是满足了我对自己那段情感另一种发展的幻想。所以那时我在想是不是自己也可以写一本书。
现在想来如果那时写出来的话故事结尾也就停留在了现在这本书的三分之二处。
本来想给书的名字起作《告白》因为日本有一部小说就叫《告白》,也正是因为突然想起了这部小说以及这部小说的名字从而闪现出了自己故事的写作框架,然后才决定写出这本书。但后来经过命运的指引我决定改名为《生命的告白》。
日本的那部小说《告白》被拍成过电影,起初看到电影海报上女主角不凡的外貌让我错以为是一部爱情电影。也正是这部电影激起了我对日本这个国家的兴趣,更准确地说是电影的女主角松隆子让我对日本这个国家产生了兴趣,我的故事也注定和日本有关。
我没有读过《告白》但我读过这本书作者的另一部小说《花之链》,本来是怀着看《告白》的心情去看它的,但没想到《花之链》是和《告白》风格完全相反的治愈系小说,文章采用非线性叙事手法描写,当读到文章最后部分时内心似乎会响起悬疑电影揭晓真相时所放的那种背景音乐,之前所有的记忆碎片都在那一刻呈现并拼接。
我希望自己的这部作品也能有如此的效果,让读者感受到“命运之链”。当然,如果故事有非线性叙事元素的话,完全是因为自己记忆的迷失造成的。
(文章有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两个版本,请自行选择)
(本章完)
天意是比互联网更虚拟的存在。
大概在5年前,我第一次看《茶花女》这本书时,书的开头作者就谦虚地指出自己还没有到妙笔生花的年龄所以只能平铺直叙地讲故事,但贵在讲述的是一件有据可考的真实故事。当时我在想作者自称文笔普通而故事也非自己凭空想象,那么这本小说的真实性难道就是它流芳百世的关键?毕竟真实的戏剧性更耐人琢磨。
在了解这个真实故事的过程中我越发联想起自己的一些情感经历,不禁感慨不管在什么年代,爱给人的感觉都是那么的相似,只是我没有男主人公那么幸运能在女主知道他的诚意后得到自己爱慕的“女神”的垂青,这种共鸣顶多是一个爱着和自己不在同一阶层的女人的男人为爱完成他的使命的过程。《茶花女》可谓是满足了我对自己那段情感另一种发展的幻想。所以那时我在想是不是自己也可以写一本书。
现在想来如果那时写出来的话故事结尾也就停留在了现在这本书的三分之二处。
本来想给书的名字起作《告白》因为日本有一部小说就叫《告白》,也正是因为突然想起了这部小说以及这部小说的名字从而闪现出了自己故事的写作框架,然后才决定写出这本书。但后来经过命运的指引我决定改名为《生命的告白》。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27493/6396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