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禹实在没办法,只能向李二如实汇报。
这件事其实倒也不能怪萧禹,毕竟这税收都收上来了,然后各部的支出也分发了,现在还要准备一场不知道具体规模的战争。
户部压力自然非常大。
古代的战争都是非常久的,绝对不像后世小说里说的那样,几天就解决了。
像是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好几个月,这战争的消耗那是多大啊?
还有蒙古人围攻襄阳,那是好几年,这样的消耗又是多大?
大唐与东tu厥的战争,自然不是在大唐进行,而是在草原,但从长安派兵过去,估计就要两三个月,后续的战斗也可能是几个月。
这样算下来这场战争如果一切顺利,都要半年时间,如果不顺利,那时间更长,消耗也更大。
所以萧禹等等一众户部官员最近都老了好几岁,他们不断地推演各种各样的情况,以及应对所需要的银钱。
毫无疑问,不管怎么推测,户部的银子都不够。
李二明白这一点,因此没有怪萧禹,而是将群臣喊过来,大家集思广益,想想办法该怎么搞钱。
李昀想到了煤,心中一动,不过他并没有立即上前讲出来。
因为现在系统奖励还不够多,他仅仅了解一些比较粗浅的煤矿业务,还不足以支持他站出去装哔。
如果系统奖励将煤矿所有知识都传达完毕了,到时候李昀自然可以站出来侃侃而谈。
李昀沉默,其他人自然不会沉默。
绝大多数人还是建议增加商业税,没有人说农业税。
因为不管是魏征,还是长孙无忌,他们心中其实农夫的地位要比商人高。
在这些朝廷大佬看来,农民是立国之本,农民万万不能乱。
但商人是随时可以剪羊毛的对象,朝廷现在有困难,那自然要拿商人开刀。
也有少数人反对,但只有寥寥数人,成不了气候。
所以后来绝大多数人都支持拿商人开刀。
就在此时萧禹缓缓说道:“诸位大人,今年的商税早就交了,就算要增加商税也要等到明年。”
“更重要的是商税的增加也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其他的手段。”
大唐的商税一般是十一税,也就是说十成的商品,有一成用来交税。
在后世看来算得上是高了,不过在封建时期,这样的税收是很低的,甚至比商贸发达的宋王朝税收还要低。
在这个基础上,就算是增加税收,其实商税也不会很高。
所以萧禹觉得根本就不够。
李二微微皱眉,他已经提倡宫中生活从简,他跟长孙皇后的衣服饮食都缩减了许多。
但开源节流,这省下来的钱也不够啊。
朝中诸公,能想到的也就是收税了,至于其他生意,他们都没那个思路。
想到这里,李二转向李昀,“太子,你可有什么看法?”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28340/656399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