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的风险要远远大于收益,很多公司原本没问题,问题都是收购以后产生的,成功的收购案占比非常少,转换成二级市场投资学范畴也就是所谓的胜率,a公司收购b公司,1加1大于2的概率非常小,往往收购完成后给投资者留下的都是巨大的坑。
有些企业奄奄一息,不被收购就是等死,主动去求人家收购就是找死,不幸的是,很多时候找死比等死死得更快更很难看,但大多数投资者没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上雪要强调,当我们看到什么资产重组,兼并收购,战略并购这种字眼的新闻时,我们要警惕,要保持理性,要客观分析,独立思考,谨慎行事。
以下是《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公司治理部分的其他干货汇总:
1、把分散的股东聚集到一起始终是个问题,因为他们的目的和做事方式千差万别。
2、良好的公司治理对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公司处于转型期或者出现危机时。
3、我们之所以特别关注公司的治理规范,目的是帮助公司更好地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而不是让公司在未来的五年里股价能够上涨,但目前大部分商学院研究的都是后者。
4、罗伯特·博森的研究也表明,对于大多数机构投资者来说,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研究去找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是得不偿失的。
5、董事会的做事方式应该是公开透明的,而且要对自己做的事情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才是董事会的最佳运作之道。
6、如果股东们提出的建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大多数董事会和高管团队都会表示欢迎,而且会本着为股东谋求最大利益的原则,谨慎地采取必要的行动。当董事会和管理层跟成熟的股东们携手合作时,每个人都会是赢家。
7、巴菲特:作为一名股东,我只关心董事会是否能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找到一名一流的经理人,二是在这名一流经理人自身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够以何种方式予以干涉。
应该有一种更好的机制,但我也不确定它是什么样的。不管怎样,都应该有一种更好的机制,让董事会能够站在股东的角度上做出一些重要的决策,因为有时候首席执行官的考量跟股东们的考量并不相同,即便这位首席执行官是一流的。这些考量可能是经济层面的,也可能是非经济层面的。
理想的机制应该是这样的:董事会能够做出独立判断,但在方式方法上又不会让首席执行官难看,不至于导致首席执行官被迫辞职或者在自己的团队面前丢脸。如果有人想聊聊这个话题,我很欢迎。
8、巴菲特:我想说很多愚蠢的收购都是以战略规划的名义完成的。如果一个董事会通过非常复杂的过程详细审阅了一份战略规划,我就会变得非常谨慎,因为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这样的:他们对这个规划投了支持票,然后管理层就去收购了,出现问题后,管理层就会跑回来说“可是我们是依据战略规划做的啊”。
9、巴菲特:我们可不是那么看自己的。我们会说我们试图买进的业务不仅要有出色的经济状况、要由诚实能干的人经营,而且价格也要公道。我们购买的股票非常有限,可以说我们的投资非常聚焦。但在我们的投资策略中,关系根本就不是主要考虑因素。
10、我们的投资金额通常比较大,因为我们有很多钱。我们购买的股票种类非常有限,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方面,而且我们会持有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我们也逐渐会认识公司里的人。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28964/1131343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