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魏明之前推测的一样,这刻在青铜鼎内的文字,是一段用来告祝上天的祭文。这里祭文不但字数繁多外,其信息量更是大的惊人,从头到尾,详细记录了商王武丁攻克鬼方的整个过程。
这是一个非常曲折离奇,以至于有些难以置信的故事。这其中字他大部分还认得,有部分内容还能跟之前那些竹简、鬼音彼此印证。可饶是如此,破译这些文字仍旧颇耗了他不少功夫。等看完以后又检查过一遍,再将这些文字信息归纳总结,累的半条命都快没了,整个人是头皮发麻,脑仁生疼。
金文开头的一段介绍的还是背景。早在商朝建立之前,大邑商北方的山中就有一个叫鬼方的国家,其国主号为鬼王。这鬼方人十分神秘,他们深居简出,很少与其他人来往。但就在商王武丁年间,鬼方国不知怎么突然生起了侵略的野心,以武力强行收服了河西之地的诸方戎狄,然后又裹挟诸戎之民南下,逼近大邑商的领地。
当时的大邑商军容强盛,是中原大地无可争议的共主。但这个鬼王有预知今古,窥探天下,蛊惑人心的大能,加上当时精锐主力常年跟随武丁征战在外,导致商军屡屡战败,不但丢掉了大邑商在河西全部定居点,鬼方人甚至还一度逼近殷都。
商王武丁多年来南征北战,无往不利,虽然一直无暇收服鬼方,但也并未将鬼方放在眼中。待以南诸方平定后,武丁便率军驻扎于河东一带,准备集结全国的人力物力北伐鬼方,其中一同随行的便有商王御前的祝官觋暌。
出征前,商王武丁请觋暌为这一战卜卦,但这一回觋暌连卜三次,所得结果皆为不利。果然,武丁前后征伐三年未见寸功,反而屡屡败于鬼方之手。
武丁无奈,只好罢兵,又命觋暌又向天帝和先祖占询他们的败因。却不曾想,觋暌占到这鬼方国主并不是人,而是来自九幽之下的阴间神怪,其头中只有一目,三魂寄于其眼中,单凭大邑商的兵力已经无法将之击败。
觋暌平日就以占卜灵验闻名,这个结果一出,他和商王武丁都陷入忧虑。此时的商朝虽然正值中兴,四方诸侯迫于武力纷纷臣服,可这般挥霍国力,邑内已有疲敝之象,国人士卒都有怨气。如若这次征讨鬼方再战失利,对于大邑商的威望将是极大的打击,难保其他方国会有不臣之心。
君臣一番合计,决定向其他方国征召援军。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是西边的周方,可周方素与大邑商为敌,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但置之不理,反而斩杀了大邑商的来使,将消息告知了鬼方。武丁只好许以被鬼方占据的河西之地,招徕河西之地其余小方国的援助。到最后,一共有九个方国应征而来,其中为首的是一个叫“豳”的方国,也就是之前魏明在青铜兵器上见到的那个字。
关于“豳”,这青铜铭文上说,豳是一个山中的小方国,人口不多,国土也不广,但却曾是古时“西邑”之臣属。不但其领袖极有智慧,其人民也最有德行,虽居于山中而不忘礼乐,因此一直为周边诸戎所臣服,声名远播八方。
这里的八方并不是指地理上的“四面八方”,而是当时位于商方统治范围外,有具体名字的八个方国。这八个方国加上豳方彼此间来往密切,也素来与大邑商通好,接受大邑商的封号,可以大致对比后世中原王朝和周边民族间的羁縻关系。
因此,这九方听闻大邑商征召,豳方先带头尽发其国人士卒,连夜打造了大批兵器,接着豳候又亲自游说其他八个方国,最终组成了一支雄壮的九方援军。这支由援军由豳候之子阳考率领,来到河西之地与商王武丁汇合。想来他们之前在“甬道”里看到的那一大片雕绘,描绘的正是九方雄壮的军容。
九方与商一并联军,这才终于取得了对鬼方的兵力优势,从河东一路反攻至鬼方占据的河西之地。鬼王神机妙算,用兵如神,但豳候之子阳考更是一位智计频出的少年英雄。阳考比鬼王更高一筹,不但收复河西之地,最后还率军包围了鬼方人的都城“嵬城”。
这里提到的“嵬城”,正位于槐仙岭,他们所在的地方就是嵬城的地下部分。根据这鼎内的金文记载,嵬城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大山城,除了他们所在的山腹中的地下部分,在山上也有许多据点和工事,其中粮食储备可供三年之用,内中更有机关无数,易守难攻,如若强攻必然损失惨重。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29606/6801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