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天以后,张嫣就住在了皇宫。我堂而皇之地把她安置在了坤宁宫。自然,她那个小丫环也被我接进了皇宫。我又命王安往坤宁宫送去了十名宫女来照看张嫣的起居。
此举,曾引来群臣的热议,那些自以为正直的清流们不断的上奏指责我此举的不当。我全留中不发了。前线战况如此紧急,这群货不能献策献力,在我的私事上,却异常的卖力。都想在这件事上名垂千古,我不给你这机会。
朝会上,想拿这件事做文章的人都被打太极打过去了。好呀,你本事,说起来一套一套的,那你说说怎样平建奴。
哼!这些人,没用的一套一套的,真到了真枪实刀干起来,就一个个都成了怂蛋了。这段时间,最着急的应该是礼部吧。礼部尚书朱国祚了。
这家伙,这些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每天都要到我的书房跑八趟。每天一见面就说:“陛下呀,您这样做不合礼节呀?”然后就开始不厌其烦地给我讲大明的礼节,什么事该怎么做,什么事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做会出现什么麻烦。如果各个大臣都争先效仿我的话会出现什么后果。
哎!真拿他没办法。这个老头子太认死理了。其实,也不能怪他。他是礼部尚书,就是负责礼节的。如果这件事他不管不问,我反倒应该问他个失职之罪。
最后,我干脆躲了起来,一听是他来了,赶紧让王安找各种说辞阻拦他的进谏。弄的老头子每天都哀声叹气。我也有些于心不忍。老头子年纪不小了,而且在我那偏宜父亲还是太子时,他就曾经给予过莫大的支持,如果没有朱国祚等人的大力支持,没准继承皇位大典的真的就是福王一脉了。
而且,我犹记得。似乎当时的国本之争出力最大的也是礼部这些人。今天,我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忘恩负义了。
再说,这件头疼的事情早晚都得处理,躲是躲不过去的。试看,我那便宜的皇爷爷躲了多少年最后也不得不妥协了吗?大明的大臣都是一群顽固派,一根筋,他们认准的事情总会想方设法去完成。
正在我为这件事发愁的时侯,朱国祚又来了。我依
(本章未完,请翻页)
稀地听到屋外王安不耐烦的劝告声,以及朱国祚不见到陛下决不出宫的铮铮话语。
算了。还是让他进来吧。我本来就是个没有一点耐心的人。
“王安,让朱大人进来吧。”我无可奈何地吩咐道。
朱国祚一挑门帘,走了进来。其实,老尚书年龄并不是太大,才五十来岁。只不过,老大人多年为国事操劳,以至于他的面相比他的真实年龄要老一些。
“老尚书。”我勉强让自己的脸上堆满笑容。
朱国祚跪倒行礼站起来后一言不发,他只是有些意味深长地看着我。哦?这倒有些出乎意料,这不太像老尚书的一贯作风呀!
什么意思?来这和我大眼瞪小眼来了。那我就来了装傻充愣。
“老尚书,你看。我大明和建奴的战争已半月有余。前方战况不明,朕心急如火。不知老尚书何以教我。”我故意东拉西扯。
“陛下以为单论军事才华,您可比得上孙大人?”
“不如远矣。”我实话实说。
“那陛下以为单论对前线战况的了解,您可比得上孙大人?”
靠!这话问的。我远在京城,他在前线,这哪比得上他呀。不过,朱国祚不和我谈礼就行,谈前线实话实说就行了。于是,我老老实实地摇摇头。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29855/6911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