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好行礼,准备出发了。没有送行,没有告别,只不过两个多小时的地铁而已。
可秦黎默的心里,却空空荡荡。他以前总是羞于大包小包的上路,感觉不太好。
现在也没觉得了,甚至还背着自己的被子。瓶瓶罐罐,拉着行李箱,带着自己很久没动过的吉他和篮球。
他也很久没看书了,收拾行李的时候,突然发现以前看的一本书——《顾城的诗》。
翻来来看,时不时有出现的笔记,和自己在空白处写的小诗。他觉得有时间,有心情看书的日子很美好。
但是现在时间只要挤一挤,还是有的,只不过,自己始终没有了看书的心情。
大包小包的过地铁安检,一件一件的,把行李在闸门关闭之前,全部搬了进去。
做在地铁上,拿出手机,发了条信息给她:
我走了。
大概十分钟的样子,女孩回了信息:
嗯嗯,好好工作,以后有很多机会见面的。
男孩儿没有再回了,他始终还是接受不了利用电子设备,长时间的沟通交流,除非打电话,还好一点。
他一直认为,交流必须,或者绝大多数时间,必须是要面对面的,那样才看的真实,听的明白。
他不想为了让不太熟悉的“圈中好友”,误解他不是讽刺挖苦,或者生气,就必须在文字后面加各种表情。
好像这就是种约定俗成的信息文化。好像你说你生气了,在加上一个愤怒的表情,就好像你只是在佯装生气而已。
又或者,你开了对方一个玩笑,就要加强一个笑哭的表情,来证明这只是句玩笑。
再或者,你在跟朋友诉苦是,加上了一个捂脸笑哭,就会让人觉得,你貌似并不太艰难,还能开玩笑。
好像我回复了你一个“嗯”,就是敷衍,我要恢复“嗯嗯”。好像,我打出“哦,我知道了”,体现出来的只有不耐烦。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微笑在表情里变成了,贬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英文字母也可以代替汉子的博大精深
......
诸如此类的约定俗成,让秦黎默觉得这个世界变得陌生。不可否认,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地球变成了地球村。
同样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让地球村上的人,心门紧闭。
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强大科技,也让人别的虚假,变得不真实,毕竟他俩都是普通人。
他不是沈从文,你也不是舒庆春。没办法用文字,就能简简单单的,让沟通对象身临其境。
总而言之,秦黎默虽然不抵制现代科技成果,却总是不能与时俱进。也许是,他只有在面对面的时候,才能真切的感知到,每一句话的含义。
就是这样,一些“用心良苦”的人,甚至可以在面对面的时候,也能说出一些“意义深刻”,又不易察觉的话来。
这可能就是“社会人士”们,在秦黎默从不爱看的,《说话的艺术》之类的书里边,学来的有用东西吧。
在秦黎默眼中,无知者无畏,从来不是一句带有贬义的话。他觉得正是现在知道的太多,才导致人心越来越复杂。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30363/6918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