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敬请公主早日登基,继承帝位,好为先皇治丧!”孔牧先开了口。
“不错,公主精读仙经,又得圣君亲传,可为太平道义的圣贤,奉公主为王,臣等拜服!”郭伦和孔牧好像是托儿一样,非常捧场。
发现张角选的接班人是张宁而不是张淳的时候,张宝也觉得非常意外,这个结果反正对于他来说不好也不坏,既然大家都支持,那他也不好反对。
就这样,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在张淳的助推之下出现了。
彭济读的遗诏,自然是改过了的,但是只有他和张淳知道,其他人都被蒙在鼓里。
经过一天的准备,第三天张宁就登基称帝,年号定为顺康,意思顺从先帝的意愿,希望百姓安康。
按照遗诏的嘱咐,张淳领兵马大元帅之职,掌管全国军权。彭济封为辅国公,还是总领内阁。另外因为张淳没有继承皇位,所以就给他封了个景王。
登基大典完毕,朝堂上商议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处理张角的后事。
也就是什么时候埋,怎么埋,埋在哪里?
时间倒是大家算算就可以了,埋的地方就争论大了。
张角称帝才一个多月,根本没有修建陵墓,一些人主张把他带回巨鹿老家埋,一些人主张就在信都郊外埋。
怎么埋也是个问题,张角是在椅子上坐着去世的,然后尸体就僵硬了,如果躺着埋,姿势不雅,于是就有人提议就这样竖着保持坐姿埋。但是这样又有违“入土为安”的说法。
争论了半天,张淳站了出来,提议不埋,就留金身建大殿保存,留着给万世参拜。
这个提议一出,张宁马上表示同意,于是在信都城西选了一座山,依山建观,选了一些熟读《太平经》的人,在这里看守张角的金身,每日诵经祭拜。
这件事安排完了,就轮到处理张梁父子被俘的事了。
到底他也是张宁的叔叔,落在敌人手里总是不好的。张宝也天天要求出兵进攻兖州,救出张梁和张桓。
以张淳他们现在的国力,大举进攻是不可能的了,那简直是自取灭亡。
所以彭济想办法贿赂了汉廷的两个宦官,建议汉室与坤国和谈。
汉廷起兵两次,才算和黄巾军打了个平手,劳民不说,朝廷亏空了许多银子。眼下已经进入寒冬,一般这个季节也不轻易举兵,所以思来想去,停战和谈也是对两方都好的事情。
没几天,汉廷就送来文书,邀请坤国派代表到洛阳谈判。之前因为赵云的勇猛追击,冀州南边的三个郡,现在都在黄巾军的控制之下,所以冀州去洛阳,也不算太远。
谈判文书是接到了,但是派谁作谈判代表,要谈到什么条件,又需要内阁商议了。
张宁参加了几次议会,现在已经是车轻熟路,而且平常的政事她都有能力处理,已经开始适应这个位置了。
“除了救出叔叔和张桓之外,我们还应提些什么条件呢?”张宁朝彭济问道。
“圣君,交换将领之事,应该已无悬念,除此以外,我们最该争取的,应是与汉廷建交,让他们承认您的帝位。”彭济答道。
这还的确是最重要的,作为汉廷本来的两个州,现在冀州和幽州牢牢掌握在黄巾军的手里。只要汉廷不承认你,他就永远可以以国家统一的名义向你宣战,如果想要求得长期一点的安稳,就是让他承认坤国,这样一来以后他就师出无名了。
“这个目标,恐怕难以达到吧?”孔牧站了出来,“不如先让汉室承诺以后不再出兵冀州。而我们可以向汉室进贡一些钱粮珍宝......”
“如此卑躬屈膝,不是乞人施舍吗?他若要战,便与他战!他若要和,就让他让出青州来!”这个大臣还想要青州。
商量了半天,大家也没得出统一的意见。
张淳想好以后,站了出来。
“让我去洛阳吧,既然是去谈,当然是尽量争取最大的利益,只要筹码带得够多,不怕对方不答应,我觉得让他们承认坤国,也不是太难的事情。反正我们建国已是既定事实,他们就算不承认,估计以后也无力攻打我们。”
“而且不管他们承不承认,只要我们励精图治,三五年后,汉廷绝对不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还是着眼一些短期利益为好。”
“既然景王成竹在胸,出使洛阳,定能顺利!”有了张淳的自告奋勇,其他人都不再说话了。
张宁也就决定让张淳去洛阳谈判。
本书首发来自
,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31805/722243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