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上书》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发展工农业生产,使工商业摆脱封建束缚;改良教育制度和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国家达到独立富强的目的。先生说:“窃尝探维欧美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径,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为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先生把养民放在首位,先养后教。他说:“农为我中国自古之大政,故天子有亲耕之典,以劝万民。“农政之兴,尤为今日之急务”,“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不养民胡以主国?”……
先生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他道:“今中国之大患,固患于能行之人少,而尤患于不知之人多。”“(今)虽首在陶冶人才,而举国并兴学校,非十年无以致其功;时势之危急,恐不能少须。”不兴教育,国人的素质低下,那种固步自封、愚昧保守的恶习就无法改变,国家的进步、发展就无从谈起。
先生说,如果清政府采纳这些主张,“以中国之人民财力,而能步式泰西,参行新法,其时不过二十年,必能驾欧洲而上之”。
张钧衡感叹道:先生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听君一番话,胜读十年书啊。
刘安江也感叹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富才能民强。落后,就会挨打;穷,就会被欺负。
汤寿潜笑道:是啊,问题是民众共识,有待于唤醒。在座的乃都是有识之士,我们虽无力挽狂澜之力,也无孙先生大无畏之谋之魄。做好我们自己之事,发展经济,促使国家繁荣,也是救国之义。
刘安江道:我倒有个想法,南浔如此之富有,唯独有文化之士尚少,不如搞一学堂,以提高民众之素质。
汤寿潜道:教育乃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是一伟大之举。问题是所需资金从何而来?
刘安江笑道:资金汤兄不必操心,我个人可以承担一部分,再说南浔镇绅不计其数,我相信他们都会支持。
庞莱臣、周庆云、蒋汝藻、张钧衡都纷纷表示:是啊,资金应该没有问题,我们都可以尽力而为,这点事在南浔乃是小菜一碟。
汤寿潜笑道:资金不成问题,那就好办了。
刘安江又道:家境贫寒者,乃可免费入学。优者奖励,以资鼓励。接着又道:教学的根本是师资,我们可以聘请一些文人,再说汤兄暂无去处,就在此地暂住,全面负责学校之事,讲讲课。
庞莱臣、周庆云、蒋汝藻、张钧衡都纷纷表示:这是良策。就是把汤兄大材小用,有点亏待了他。
汤寿潜笑道:哎,这是什么话,既然各位信任我汤某,乃我也义不容辞。
刘安江道:汤兄尽管放开手脚,所需资金只要和我说就是了。
......
不久,浔溪书院正式成立,由汤寿潜任院长。家境贫寒者,乃可免费入学。优者还奖励,以资鼓励,在南浔引起很大轰动。汤寿潜还主讲,并授经史、时务、策论等,后又增添了数学、物理等课程。
......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后来刘安江在积谷仓内又创建孺嫠小学,为一所正规的私立初级小学,供孤苦儿童免费入学。1929年(民国十八年),他把孺嫠小学归并南浔中学,开办南浔中学附属小学,还捐款5000元作为基金。他在刘氏义庄置庄田,设家塾,供本族贫寒子弟免费入学。又从义庄收益中提成作为兴学经费,制订了切实的兴学办法:
凡在义庄所设两等小学就读的,其学膳费家庭负担确实困难的全免。有愿人其它学校读书无力负担者,凡人初小每年支钱12千文,高小16千文,中学40千文。
凡高等小学毕业送考外地中学的支钱2千文;中学毕业送考高等学堂的支钱10千文;省校毕业送考京师大学堂的支钱30千文;官费出洋留学,去东洋的支钱40千文,去西洋的加倍支付。凡留学回国,进京应试的支钱40千文;送考海陆军及师范实业的均按比例。
毕业最优等的奖赠12千文,优等、中等10千文;初等实业同。中学堂毕业最优等及优等的20千文,中等15千文;初级师范、中等实业同。高等学堂毕业最优等、优等、中等30千文。大学堂毕业分科列最优等者80千文,优等60千文,中等50千文;选科最优等者60千文,优等、中等50千文;海陆军及留学毕业赴京考取者,仿上例议赠。这是后话。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32627/1083724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