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堰的发展,逐渐开始走上了正规。
在刘飞扬的鼓励和支持下,大多数家庭,只要是家中有劳动力的,想要发展的,基本上都会选择种植,或者是养殖一个项目。
对此,刘飞扬也是选择了大力支持。
这几日,大多数想要种植的东西,都是开始种了,刘飞扬就跟着一块一直都在下乡。
同时,刘飞扬也在等待着徐老师的到来。
每年的送老晚会是学校的保留节目。
在学校期间,刘飞扬都经历过很多次了。
每年六月份,是大四的学生毕业的时候,这个时候,学校都是举全校之力,筹备送老晚会,这个送老的意思是指送别老生的晚会。
而每年九月份,是大一新生开学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每年一度的迎新晚会。
迎新送老,两次晚会,侧重点不同,每年都会举办一次。
而每年的送老晚会,都是有独特的侧重点。
那就是会拍摄一些出了校门之后,表现异常优秀的老学长,而且会对他们作一个专访,在送老晚会后,进行播放,并且还会邀请他们前往学校,在送老晚会快要结束的时候,作为特邀嘉宾,来到台上,向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经验。
当然,一般这样的优秀学长,都是选择的在社会上混的比较好的学长,也就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学长。
而也正是因为刘飞扬自己很清楚的知道这一点,所以刘飞扬在得知徐老师要来采访他的时候,多少有些不可思议。
因为无论如何,他都算不上什么优秀学长,就更别说取得了什么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了。
但是也不知道徐老师是什么想法。
不过他本身和徐老师私交甚笃,并且本身对于母校,刘飞扬也有着极深的感情,既然徐老师说要来采访他,他自然只能够选择配合。
.......
一周后,大概五月底的时候,徐老师终于是姗姗来迟。
不过这一次,很奇怪的是徐老师一个人带着陆刚来了。
这让刘飞扬感到格外奇怪。
因为之前陆刚和杨冰冰几乎算的上是黄金搭档,每一次有杨冰冰出来的场合,陆刚也会出现。
但是这一次就很奇怪,陆刚来了,杨冰冰却没有来。
一开始,刘飞扬也没有在意。
因为徐老师和李刚都是不约而同的向刘飞扬解释了:“飞扬,冰冰外出学习了,三个月,本来这一次是要带着冰冰来的,但是冰冰在外地,也赶不回来,所以就没法来了。”
“不过陆刚是冰冰给我推荐的,说他摄影技术很好,所以这次就专门请了陆刚来给你拍摄。”
徐老师的解释相当自然,刘飞扬自然不会想多。
很快,几人就进入正题,徐老师大致将自己的采访思路和方向给刘飞扬说了说,然后和刘飞扬沟通完毕,基本上就确定了拍摄的方向,取景地,怎么做这一次的专访。
刘飞扬倒也没有什么意见,而是选择了全程配合。
他只要配合和徐老师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就可以了,其他心也不用操。
三天时间,刘飞扬带着徐老师几乎转遍了整个大东堰村,可谓是将整个大东堰村的全景都给徐老师展现了出来。
可能是之前的积累,也可能是刘飞扬对于陆刚来说,太熟了,所以面对着镜头,刘飞扬没有丝毫的紧张,而是表现的相当自然。
毕竟,做了什么和没有做什么,一目了然。
真正做了工作的刘飞扬,自然是不会怯场的。
“作为一命中原大学毕业的学生,我会永远感恩我的母校,是母校重新塑造了我的灵魂,让我更加明白了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我选择来到广阔农村,也是想要曾经养育了我的农村,在新时代的浩荡大潮上,迎头赶上。”
“在此,作为已经已经毕业两年的老学长,我想给学弟学妹们的寄语是,广阔农村天地,大有作为,欢迎越来越多的优秀的学弟学妹们,选择农村,坚守农村,帮助农村,在基层一线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干,用自己辛勤汗水,换取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换取老百姓脸上最为淳朴的笑脸。”
“我是一名光荣的扶贫干部,我为我的工作感到自豪。”
在刘飞扬说完最后这么一番话后,整个采访和访谈就彻底结束了。
等到回去,将拍摄的素材重新剪辑,就可以制作成为一个小小的记录片,到时候就会在送老晚会上放出来了。
而且徐老师还专门约定了刘飞扬的时间,让刘飞扬在几个星期后,抽出一天时间,回到母校,亲自和那些即将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学弟学妹们见见面。
刘飞扬也答应了下来。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32979/7898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