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姕
原因则很简单。
要知道,等教材编撰完成后,编委会成员的名单,是会被列到书本上的,到时,他这位总编,会被列在张籍和骆斐那两位儒家大佬的名字之前。
那么问题来了。
人家张籍和骆斐已经是儒家公认的大儒,而你郑经却是无名小辈一个,你有何德何能,敢把名字列在他们前面?
不清楚内情的人一定会质问这一点。
这就是问题所在。
在此之前,他一直是抱着低调的态度在做事,在默默地为未来打着基础,并没有刻意去交际,这就导致了,虽然他做的事情并不少,并且还一件件都极具影响力,但他个人的声名并不显。
真正知晓他的,仅仅就主动寻上门来的那少数几个人。
这样好吗?
当然不好。
在《周易·系辞下》里有这么一句话,叫:“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意思是说,一个人自身的德行,无法与他所处的地位及收获的财富相匹配,则易招致灾祸。德行浅薄而地位太高,智慧不足而谋划甚大,能力不足而责任重大,那就很少能办成事情。
这句话其实还有几层延伸的意思,比如说名不配财、位不配财等,同样也具备极大的隐患。
打个比方说,一个人一旦拥有了巨额的财富,但其名声和地位并没有跟上,那是有极大隐患的,很容易遭人惦记和算计。
郑经现在就处于这样一种局面。
现在,不管是他的华夏书局,还是《华夏早报》,甚至是即将面世的华夏造纸工坊,都属于能下金蛋的母鸡,而他自己,除了一个匿名的三绝公子身份外,并不具备与此相匹配的名誉和地位。
这就导致了,谁都想来算计他一把。
包括他的同宗郑衍郑大人,会宁府尹卢大人,连国子监祭酒都时刻没有忘记要从他这里分一杯羹,而且还是没太多顾忌的那种。
分羹可以,但毫无顾忌却是不行。
还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古往今来,但凡想成大事者,都必须具备一个条件,那就是拥有一定的名声,有了名声,才可以达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效果。
否则的话,哪怕你喊破嗓子,也没人会把你所说的当一回事。
这可不是郑经所希望的。
作为曾经的网络大v,他很清楚名声的重要性。
因此,在已经打好了相对不错的基础之后,他已经不打算继续保持低调了,而这一次,编撰标准教材的机会,也正是他声明远扬的大好时机。
不服来战!
他已经做好了一切应对登门挑战的准备。
因此,当德王爷善意地提醒他时,他不仅不以为意,反而在想,怎样才能做到让自己快速名震天下呢?
把自己三绝公子的身份给公之于众?
这么做会不会太low了一点?
他很快就否定了这一点。
别看三绝公子的名声已足够响亮,但响亮之处仅限于诗词歌赋等休闲领域,这样的名声,顶多也就让他飘一把,对于做事实并没有太大的益处。
他要的,可不是这种游手好闲的名声。
那就不如……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33239/1056959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