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孟谦并没有去刷QQ号,起码目前来说没有这个必要,随机了一个QQ号,虽然数字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的,但孟谦欣然接受。
把QQ挂在一边,紧接着自然就是打开邮箱看看有没有新的回复了,让人惊喜的是,孟谦注意到有七封回信,但让孟谦情绪快速转变的是,这七封邮件中有五封都是警告邮件。
甚至其中一家企业直接表示已经报警,果然,在这个年代用这种方式去吸引企业的注意还是比较冒险的,大家对这种行为的接受度并没有后世这么高,思想也没有后世这么开放。
好在让孟谦慰藉的是,另外两封回信的态度是积极正面的,他们都对孟谦发出了邀请。
算了算,现在总共发出了25封邮件,五个拒绝,两个约见面,一个已经达成了合作关系,这个比例孟谦已经知足了。
更重要的是,在给出积极态度的两家企业中,有他非常在意的一家企业,瀛海威。
瀛海威这个名字,了解过华夏互联网历史的人都不会陌生,因为它是华夏互联网发展的引路人,更是ISP概念的先锋军。
瀛海威在华夏互联网历史上有很多响当当的名号,包括华夏因特网的黄埔军校,华夏公民网络意识启蒙者等等,其创始人张树新女士更是被标榜为华夏互联网行业的开拓者。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伟大的企业,却偏偏没有伟大多久,从1995年到1997年短短两年的时间,瀛海威经历了奇迹般的发展速度,可也在短短的两年后,瀛海威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开始快速走下坡路,张树新更是在1998年被迫辞职,这些东西孟谦通过现在的网络新闻都能搜索得到。
不过大概是因为底子厚实的原因,瀛海威在经历了98年的种种变故后,于99年底获得了一大笔融资,从现在网上的报道来看,有点涅槃重生的意思,因为很多媒体都用上了王者归来之类的词语。
然而作为重生者,孟谦却跟清楚,用不了多久瀛海威又会开始走下坡路,而且孟谦虽然记不清具体的是时间,但他大概记得没几年的时间瀛海威就会彻底倒闭,一个传奇的企业即将在几年后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
这就说明,对于后世分析的瀛海威没有正确决策的说法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一次的融资也不过是强行输血续命罢了,否则就孟谦在这个年代看到的大家对瀛海威的这种敬畏和认可程度来说,后面大概不过一两年就走向穷途末路的情况不太应该发生。
现在的瀛海威内部一定很混乱,而这,正是孟谦很在意瀛海威这家企业的原因,可以说,就目前华夏所有的企业来说了,孟谦最想合作的三家企业之一,没有BAT,但是有瀛海威。
因为这是一家一旦有人可以拨乱反正一下,就极有可能大放异彩的企业。
在孟谦看来,不管是现在的三巨头三大门户,还是未来的三巨头BAT,自己的出现都只能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存在,因为他们本身的发展问题都不大,自己很难去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类似于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毕竟自己不能过分的彰显出对未来局势的把控和熟悉。
但对于瀛海威这样的企业来说,因为内部的问题太多了,偏偏实力又有,自己如果能从一定的核心做出一点改变,就会有机会引起正向的蝴蝶效应,一旦这个事情成了,自己对瀛海威来说就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虽说这也是孟谦的一种美好的设想,但还是那句话,作为有重生挂的人,很多事情是有资格去妄想一下的,哪怕不成功,自己反正没什么吃亏的地方。
权当试一试了,反正自己不干预的话,过不了多久瀛海威也要倒闭了。
可一旦成为了瀛海威雪中送炭的救世主,孟谦就可以从瀛海威身上得到他现在特别想要的第二样东西,资源。
作为一个正常工作到39岁的中年人,就算一直从事的是技术工作,但在信息大爆炸的后世孟谦也很清楚,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资本,离不开项目,离不开团队,更离不开资源。
人脉资源,行业资源,市场资源,俗话说的好,创业拼到最后,拼的就是资源,谁的资源多,谁就更容易成功,这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没有毛病的。
这个道理在全世界通用,在把人情看的更为重要的华夏,更适用。
而瀛海威这家企业,上有国资背景,下有同行认可,还有当下来说相当庞大的用户基数,论资源,瀛海威绝对算是行业里数一数二的了。
孟谦不在乎在瀛海威身上赚多少钱,但他很在乎能从瀛海威身上赚多少资源。
因此,瀛海威的回应让孟谦直接无视了那五家企业带来的负面态度,他很认真的措辞了一番,跟瀛海威约在了两周后见面,因为那个时候学校放寒假了,阿里这边的系统前期搭建工作肯定也完成了,他可以有时间去趟燕京。
正好另外一家给自己正面回应的企业是同样在燕京的新浪,到时候可以一起见了。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33586/7633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