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伤人最多的十大动物?”
“我知道我知道,肯定是老虎狮子豹子这些。”
“狗狗狗,还有狗!”
“没错,这几年来,好多人在城市里养狗不牵绳子,咬伤了不少人,不止一次的闹过这样的新闻。”
“园长为什么突然转移到了这个话题?”
话音刚落,直播间的游客们就在瞬间炸开了锅。
李嚣则娓娓道来:“在地球上,我们人类自认为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等的动物,好像没有什么动物可以威胁到我们,但并不尽然,时至今日,地球上仍然有一些动物对人类有着巨大的威胁。
甚至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命丧它们口中。
第十名,非洲水牛。
非洲水牛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寡妇制造者,这是非洲人给它们取得外号。
这家伙体型很大,单是头部的长度就可以达到三米,身高两米,体重更是可以达到一千八百斤,四肢粗壮,头大脚长,看上去就特别威猛,最重要的是它们属于群居动物,一个牛群数量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一千多头,最强壮的公牛会成为族群的领袖。
不论是单挑还是群殴,它们攻击性都很强,脾气更是相当的暴躁,特别是带着小牛的母牛,攻击性更加猛烈。
如果在野外遇到身边跟着小牛的非洲水牛,不要靠近,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撤出到安全距离。
因为人类一旦靠近,它们就会以为我们要伤害它们的孩子,会在顷刻间对我们展开攻击。
即便是手里有猎枪,也不一定能够百分之百的战胜它们。
在非洲,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偷猎者死在它们的牛蹄子之下。
偷猎者一旦开了第一枪,若没能给水牛造成致命的伤害,那么整个水牛群就会发了疯似得一起猛冲向偷猎者,将其给活生生的踩死。
据统计,每年会有二百人会被非洲水牛杀死。
其中大部分是男性偷猎者,因此它们才被称呼为寡妇制造者。
在非洲大陆,除了人类,非洲水牛几乎不畏惧任何动物。
虽然有些狮子经常会杀死和吃掉水牛,但是通常需要一次性出动好几头狮子,才能勉强干掉一头受了伤或者身体状况不太良好的水牛,甚至有时候还会被水牛给反杀,所以狮子在某些程度上,还真不是水牛的对手,更不是水牛的天敌。
第二名,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老虎!
狮子与老虎两者相对而言,老虎要比要比狮子杀死的人数更多。最主要的原因是老虎的活动范围人类居住密度都比较高,而狮子大多都是生活在大草原上,相对来说人数密度要少一点。
老虎吃人,想必大家都听说过。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近代,都是层次不穷的。
人们经过粗略统计,在1800年至2009年期间,全世界至少有373000人死在了老虎的爪牙之下,平均每年约有一千八百人死亡。
其中大多数老虎吃人事件都发生在印度、尼泊尔和东南亚地区。
而通过观察发现,通常对人类攻击性较强的老虎都是生病或者体质不好的老虎,越是这样的老虎对人类越是危险。
它们由于身体原因,根本猎杀不了优质的猎物,便会选择身体相对来说比较柔弱的人类作为食物。
在十九世纪的尼泊尔,一头被叫做‘占婆虎’的孟加拉虎前前后后共计杀死了四百三十六人,是至今老虎伤人致死最多的一次,它的袭击更是被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直到九七年,这头老虎才被一个名为贝姆科贝特的人成功猎杀。
在抓到之后,人们发现这头老虎右侧的上下犬齿被折断,通过分析可能由于它的牙齿残缺使得它无法猎杀天然的野生动物,因此只能选择袭击人类来让自己活下去,艰难的维持生存。
还有一些比较偏远的山区或者小地方,被老虎袭击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大多都还没有记录或者上报,所以上述的所有死亡人数都只是粗步统计,真正死亡的可能还要更多。
这些年随着伐木业和农业的快速扩张,野外老虎的栖息地越来越少,再加上早些年人类对老虎的大规模扫荡,世界各地每年老虎吃人的事件已经明显下降。
但粗略估计,每年还是会有约莫二百人会被老虎袭击,并杀害。
尤其是印度,至今还有老虎吃人的事情发生。”
“卧槽卧槽!”
“以前根本觉得没什么,现在听到园长说道这些,突然觉得老虎好可怕。”
“终究是百兽之王,威风凛凛!”
“原来每年会有这么多人被袭击,真庆幸自己生活在安全的大华夏。”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可爱可敬的军人在为我们守护!”
“继续继续,园长继续,我最喜欢听园长讲故事了!”
“已经听上瘾了,好好奇接下来的八个动物是什么呀!”
直播间的游客们都被李嚣的话题所吸引,一个个的听得入了迷,纷纷要求继续。
李嚣也不含糊,深吸一口气,继续道:“第八名,河马!
在大家的印象中,河马跟熊猫一样,虽然不是特别呆萌可爱,但至少憨憨的、笨笨的、傻傻的。
但其实真实的野外河马却是世界上最具攻击性的动物之一。
在非洲,野外河马每年要杀死约莫五百左右的人。
河马是陆地上现存体型第三大哺乳动物,体长约莫三点五米,高一点五米,体重最高可达三吨以上,而且还是水陆两栖动物。
体型虽然大,但可以轻巧的漂浮在水中,即便是在陆地上,他们的奔跑速度都可以达到每小时四十公里,所以不论是在水里还是陆地上遇到河马,人类都是没有机会跑赢它的。
河马的嘴巴张开可达一百五十度,还配备了非常锋利的犬齿,犬齿长度最长可达五十厘米,咬合力更是将近一吨,有时候它们甚至可以咬断鳄鱼的身体,非常凶猛。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35363/8947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