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敢扛到最后的土司都是比较有实力的,而且还结成了同盟。
在深山密林之中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王守仁觉得这是个练手的机会,但是没有莽撞的硬上。
正面诱敌,侧面打击。
打草惊蛇、调虎离山、欲擒故纵、离间计、连环计。
在伤亡最小的情况下,把这些负隅顽抗的土司折腾得欲仙欲死。
理所应当地搞定了所有的土司,完成了贵州地区改土归流的计划。
官兵们很开心,但是王守仁却于心不忍。
但是没办法,实行改土归流的地区山寨都拆了,这些不服从的土司以后都是安全隐患,不把他们解决掉,对于归顺的村民来说太危险了。
打仗其实是最简单的,安置工作和汉化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不把这些事情做好,无非是杀掉一批土司,之后再冒出来一批罢了。
王守仁在解决掉所有的土司之后,一边着手后续改土归流的工作,一边编写改土归流的章程。
毕竟不是只有贵州有少数民族,其他地方也要慢慢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
自己不光要把事情做好,还要给其他人留下宝贵的经验。
这趟贵州之行给王守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练兵,战斗,行政,管理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比历史上的王守仁练级快了许多。
由于偏远的少数民族基本上属于未开化的状态,想要汉化他们并非易事。
不是说你的文化水平够高,学识渊博就能做到的。
王守仁想起了朱厚照在西山开办的学堂,他总是能用最浅显的大白话让未开蒙的学童理解高深的知识。
在平叛的过程中,进行改土归流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领悟,让王守仁觉得自己的心境又要上升一个台阶。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
一日,王守仁走访各个村子至龙场驿站,在这里一边思考一边整理最近的心得,突然有所感悟。
所谓“知行合一”,不应该简简单单地指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知”,可以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
“行”,可以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
因此,知行关系,应该上升到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
之前王守仁认为“知行合一”就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如果上升到道德层面的话,“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就不足以解释“知行合一”。
“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那道德就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才是“知行合一”。
王守仁对“知行合一”的理解终于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36160/959369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