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不仅将陈宓调入中书省,还给陈宓加了太子少傅,并加天章阁侍讲,太子少傅被称为太子六师,不过隋唐以来这已经成了虚名,但天章阁侍讲是真正给太子讲课的。
也就是说,赵顼让陈宓成为太子真正的老师。
这是赵顼给太子留下人脉的意思, 也有托孤之意了。
不过,虽然有太子少傅,但却没有太子。
赵顼生了六个皇子,但只有最小的儿子活了下来,名叫赵傭,陈宓便是他的老师。
虽然说赵顼只有一个儿子,但赵傭的地位并不稳, 因为赵顼还有两个弟弟, 雍王赵颢三十六岁,曹王赵頵三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
关键是,赵颢、赵頵和宋神宗都是高太后亲生,论地位和出身,这二人也都具备了做皇帝的资格。宋朝又有宋太宗“兄终弟及”的先例,所以,这两兄弟说是没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赵顼任命陈宓为太子少师加天章阁侍讲,里面的意思自然不言而喻。
不过,在元丰七年秋天之前,别的人不会想到这些东西,但陈宓却是感觉到了黯然,他知道赵顼大约是觉得自己身体不太行了,所以提前安排这些事情。
可是他现在才三十七岁啊!
其实陈宓与赵顼这些年来,说实话关系也非十分的亲密, 王安石时期,王安石才是赵顼的心头肉, 赵顼大约是将他当成一个出色的年轻人, 能够干一些事情,但与家国大事,大约还是要等以后的。
后来王安石退了,赵顼对陈宓的关注度高了不少,是因为陈宓步入了官场,并且协助他干好了经济与吏治的事情,但赵顼真正信任的还是徐熹。
等这两年徐熹在永乐城殉国之后,赵顼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不行了,想着为自己的儿子留下股肱之臣的时候,才真正看到陈宓。
因此,陈宓对于赵顼的观感是十分复杂的。
一方面,陈宓对于赵顼的变革是心存疑虑的,因为历史上这些变革并没有真正取得真正的效果,甚至为以后埋下灭国的隐患。
所以,在两次伐夏中,陈宓并没有那么坚定地阻止,只是干自己的分内之事, 尽可能让大宋朝少失血,至于其他的,还是颇为惜身的,尤其是在张载退了之后尤其如此。
不过陈宓并没有后悔,因为干大事便需得惜身,这道理他非常清楚。
不过,赵顼对自己的身体的预判是对的,在秋天的一场宴会里,赵顼突然突然开始抽搐,把酒杯都打翻了。
这是生病的前兆。
但开始还不是很严重,一直到元丰八年正月,赵顼突然卧床不起,不能处理朝政。
二月,赵顼疾病日趋恶化,愈来愈严重。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36508/11412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