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远距离看见一只熊
你可以稍稍享受一下这稀有难得的美丽景致,然后绕个大远路避过熊所在的位置,如果可能最好走在顺风处,让熊嗅不到你的气味。并且尽量避开熊的视线,并沿途制造金属声响,让熊知道你在那儿,然后快速地离开该地,但别用跑的!
如果你在路径上或附近看见一只熊
站在原地,立即掏出你的辣椒喷剂,当然可能的话,则绕远一点的路;但若地形限制了你绕道,请顺着路径往回走数百公尺远,休息一阵子再折返,并边走边制造金属噪音。当你再返回到原来位置后时,熊或许已经从你的视线里消失了!如果熊还留在原地,或许你得考量延缓或放弃这趟行程。
如果你在短距离内看见一只熊
最重要的是不要惊慌失措、狂跑和尖叫。跑步和其他突发的动作可能招致熊的攻击。首要的工作就是不要做任何突然的动作或发出突然的声音。静静地站着,准备好你的辣椒喷剂,然后花几秒钟的时间小心评估整个状况,包括看看四周有没有小熊、侦测周围的逃生路线等,再决定你的下一个步骤。只要你保持头脑冷静,不失控,那你就有个绝佳的机会可以为这次的相遇留下栩栩如生的记忆,而不是伤害。
当然,试着分辨出熊仅只是好奇或真正的具有攻击性。留意熊表现出具有攻击性的行为特徵,像是耳朵后翻、竖起背颈上的毛做出备战的姿势、头部快速地左右晃动、发出威吓的”呜-!”声或脚重重地拍击地面。如果熊将牙齿磨在一起发出”啪”的巨响,这就表示它非常骚动不安,很有可能发动攻击。
如果熊用它的二只后脚站立起来,将口鼻部位抬高,这并不是一个具有攻击的记号,这只熊可能只想吓吓你,看看你脸上痛苦的表情。
攻击行为的表现可以当成一种线索,熊或许只想警告你,要你远离它的领域。任何熊只要走向你都该视为攻击的行动,丢下沉重的背包、额外的衣服、相机、水壶,绊住或拖延熊前进的速度,但千万别丢下装有食物的袋子,你总不希望丢下一个食物的奖赏给追捕你的熊。
撤退时,通常最好慢慢地倒退走,轻声地以单调的声音交谈,避免突如其来的举动,不要把你的背部转向熊,不要跪下,同时装出未受惊吓的样子和顺服的态度,避免和熊正眼相望,也可以在退走时慢慢地将手臂上、下移动。
可以躺在地上假(装)死。
要是有蜂蜜就派上用场了,给狗熊,趁狗熊不注意逃跑。”
只是陈渊往后走发现没路了,所以只能爬到树上去。
只是他刚爬上去就发现了不对劲。
丫的头顶居然有个蜂巢,还他娘的是胡蜂。
说起胡蜂,这可是一种令无数人闻“蜂”丧胆的昆虫了,很多人是见到它了,老远就绕道而行。
在农村里,不少人也把胡蜂称之为“杀人蜂”,这可不是夸张的说法。近些年在南方的一些省份,就曾发现了胡蜂蜇人致死的惨剧。
听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说,十余只胡蜂能让一头强壮的大水牛毙命,因此把胡蜂称之为“杀人蜂”一点也不夸张。
要知道胡蜂在民间也叫它马蜂,像俗语所说的“捅了马蜂窝”来形容人遇到了大麻烦, 其中的马蜂就是胡蜂,有些地方也叫它黄蜂、蚂蜂等,它的学名叫虎头蜂。
从这个霸气的名字就看得出来,这种蜂是不好惹的。胡蜂的个头要比常见的蜜蜂大上数倍,它的尾部还有一根有力的蜇针,并且还有很多的毒液。
当它意识到有威胁了,就会主动发起攻击,就是用它的毒针来蜇对方,并且注射毒液。
可怕的是胡蜂的毒液中多种毒素,其中有三类毒素就会严重威胁生命。而且胡蜂在蜇人的时候,一般不会把毒针留在被蜇的物体上,因此它可以反复地蜇对方。
正是凭借着这些优势,胡蜂要远比入侵美国的非洲化蜜蜂的毒性更强,如果被蜇的人是过敏体质,或者是被蜇的次数过多,就极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有数据显示,一个成年人受到约5只胡蜂的攻击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再加上胡蜂是一种杂食性的蜂类,它们还常常祸害蜜蜂,一个蜜蜂的蜂箱里,只要闯进去三五只胡蜂,那就可能全部阵亡。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胡蜂就有了“杀人蜂”的外号了。
陈渊现在心里是非常慌乱的,他可不想和这些胡蜂搞在一起啊,那家伙被它看中了就属于自己倒霉/
陈渊一直觉不觉得它是倒霉的人,可一切又是那么的凑巧。
现在他就是想走也走不了。
等于是前面没路,后面也没有退路了。
“老天保佑,希望胡蜂没有注意到我,”陈渊只能是这样再内心祈祷,同时也希望狗熊能赶紧离开,不然他真的是要完蛋了。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37567/1272269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