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升今年28岁比丁久大两岁,他很佩服丁久的毅力,在首都大学做旁听生很不容易,一个农民工想考大学,需要花费的精力是普通学生的数倍,而丁久为了生计还要出来打工,读书时间就更少了,可就算这样丁久的成绩还是名列前茅,让周升不佩服不行,想当年他读书的时候可没有丁久现在的成绩好,把他老爸愁坏了,好在后来发现他经商还有点天赋。
丁久不知道周升暗地里一直关注着自己,知道也无所谓,他又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暑期工结束他继续回到大学旁听,周升给他的红包里是一张卡他后来查了一下里面有一百万,卡里有了钱丁久就不在工地上上工了,而是在家专心研读。
听说丁久不再去工地沈鸣第一个举双手赞成,可是一想到丁久能不去工地的原因是因为救了一个人就有点纠结,他当时虽然没在现场也能想象到当时的场面有多危急,丁久顶着多大的危险去救人,就有点别扭,真的是既欣慰又担心。
丁久知道后就劝沈鸣想开点,别想太多,那件事已经过去了,而且他也没受伤,有什么好纠结的,后来沈鸣想想也是。
时间一晃就到了年底,丁久已经放假了,他提前打电话和家里人说了沈鸣的事,打算过年的时候把沈鸣一起带回去,不然留他一个人在首都太孤独了。
吴爸吴妈听后沉默了一阵,不是别的,他们只要一想到那场车祸里自己差点失去儿子,心里就不是滋味。
“别想太多,已经过去了,我不是好好的吗。”丁久在电话里说。
吴妈点头,只要儿子没事就好,至于沈教授,就当多认一门亲了,以后当个正经亲戚走动,多联系就是了。
沈鸣没想到丁久回家过年都带着自己,心里高兴的不行,让丁久又准备这个又准备那个,生怕带的礼物少了让人家挑理。
“谁能挑理,我妈我爸不是那样的人,至于外人,再挑又能怎么样。”丁久把刚买的年货往车上装,说道。
“那也不能太少了,拿不出手。”沈鸣说。
“好好好,都随你,你说了算,你老说买什么咱们就买什么。”丁久说:“快上车吧,外面冷,别在感冒了。”
回到家属楼,发现自家楼下停了一辆车,价格不菲,两人也没在意,谁知道刚要开门禁上楼就被车里的人叫住了。
“志华。”
丁久回头,看见是周升,怎么也没想到他怎么会在这。
“你是来走亲戚的?”丁久说。
“我是来看你和老爷子的。”说话的功夫,助理已经把一车礼品都拎了下来。
丁久愣住,看我?随后反应过来人家还是来感谢他救命之恩的。可上次不都谢完了吗,一百万的红包呢。
把人让进屋里坐下,沈鸣让丁久陪客,自己去厨房沏茶。
“其实你不用这么客气,那件事都过去了。”丁久说。
“我知道,但是该感谢的还是要感谢。”周升说。
闲聊了一会,周升就走了,没坐多久,临走前和丁久交换了联系方式,丁久也没想到他会因此和周升成为朋友。
丁久和沈鸣阴历29到的老家,开车回去的,路过武京高速发生连环车祸的地方沈鸣的心情有点低落,不过很快就好了,吴妈吴爸热情的招待了沈鸣,让他心里最后那一点思虑也消散。
老人家在吴家过得很开心,没事就和吴爸一起去海边赶海,每次都能拾一小桶海货回来,丁久看他玩的开心,决定等开学的时候他们再回首都。
大二的生活一如既往,简单的只有两点一线,偶尔也会和相熟的同学出去吃饭唱k,过一些年轻人该有的生活,但是绝大部分时间丁久都在用功学习。
从大二开学开始丁久就加快了学习速度,一年时间把大二大三大四的课程学完了,以他的记忆速度和理解能力其实可以学的更快,不过丁久没那么做,那样有点超出常人认知的天才了,现在这样就很好。
学分修满沈鸣找了学校的老领导,因为丁久学习成绩优异破格让他参加了考试,拿到了毕业证。
丁久是以建筑工程系的学生毕业的,实际他学了全系的课程,所以建筑系和相关专业方面的知识都懂。
毕业以后丁久没急着找工作,而是把在学校就读期间接私活设计的建筑和室内装修整理成视频发到直播平台,因为对建筑和装修独到的设计理念很是火了一阵。
丁久拉起了自己的装修团队,成立了工作室,开始在直播平台上接单,生意很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丁久在行业里也算小有名气,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人想要丁久帮忙设计建筑或者装修房子,整个工作室的人忙到飞起,不过却没有人有怨言,因为越忙说明接的单子越多,接的单子越多提成就越高,他们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生出怨愤?
30岁的时候丁久在首都市中心买了两套房,买的一个小区,带花园的三层小别墅,丁久自己装修的,两套房紧挨着,一套给吴爸吴妈住,一套丁久和沈教授住。
一开始吴爸吴妈不肯来首都,还是沈鸣劝说了两人大半年,最后才同意,不过老家的房子还留着,三位老人自己说好了,冬天在丁久这里夏天就一起回老家。
这一辈子丁久过得平平淡淡,没有太高的成就,生活过的富足有余,45如岁的时候被首都大学建筑系聘为客座教授,后来先后送走了几位老人,沈鸣是寿终正寝,吴爸吴妈也是,走的都很安详。
几位老人走后丁久深居简出,封笔不再做设计,开始思考人生、生命与因果报应,虽然直到最后也没思考出什么,丁久还是觉得很有意义。
等再一睁开眼,已经到了新世界。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37723/1043948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