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商鞅列传》记载: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p>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p>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p>
商鞅变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让爵位和军功挂钩,这就是军功爵制度,最高爵位就是列侯。</p>
但是,商鞅留了一个后门,就是没有明确废除战国时期的流行的封君制,相当于保留了秦王的例外授赠权力。</p>
秦国的封君不同于六国的封君,权利被限制得很小。</p>
比如秦国的封君只能享受封地的税赋,而不能像信陵君一样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p>
“二三子以为如何?”</p>
庆忌眯着眼睛,环视一周,看着陛台下的群臣询问道。</p>
“大王,臣以为鸿公子所言极是!”</p>
御史大夫范蠡出列道:“我吴国而今有户数一百七十余万户,受封食邑,可上不封顶!”</p>
“或以军功爵位、财帛、良田叠加,世袭罔替之封地,除特殊情况外,应该予以取缔!”</p>
“臣附议!”</p>
群臣都纷纷站出来,赞同公子鸿的这一主张。</p>
见状,庆忌终于是不再坚持。</p>
像是熊轸、勾践这样的亡国之君及其后裔,庆忌需要保留他们的宗庙祭祀,所以给予几百上千户的食邑,世袭罔替,无可厚非。</p>
但是,对待功臣,庆忌要是这么做。</p>
长此以往,吴国有多少个县能封出去作为功臣的封地?</p>
庆忌原本是还打算册封孙武为武安君,以彰显其功绩的。</p>
现在看来,大可不必。</p>
等孙武被擢升到吴国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中的最后一级彻侯之后,庆忌或许能考虑册封孙武为武安君……</p>
不过,这个事情的难度极大。</p>
君,不等同于侯。</p>
“侯”的含金量比“君”更大。</p>
因为庆忌可以随时册封自己的儿子为“君”,作为一个封号。</p>
要封侯,则是需要诸多的战功,累计叠加。</p>
像是汉武帝时期的霍去病,一战封侯,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p>
李广难封?</p>
不不不!</p>
在如今的吴国,封侯的难度系数远远大于那个时代。</p>
“孙武上前听封!”</p>
“臣在!”</p>
庆忌沉吟片刻后,看着跪倒在陛台下的孙武,朗声道:“自即日起,孙武改任国尉,爵升大上造,加食邑一千户,另赏赐良田千亩,金五百,绸缎百匹。”</p>
<bD/> “多谢大王!臣孙武,谢主隆恩!”&lt;/p&gt;
孙武终于拜谢,接受了庆忌的封赏。&lt;/p&gt;
他为吴国立下不世之功,被如此封赏,是当之无愧的。&lt;/p&gt;
“另外……”&lt;/p&gt;
庆忌顿了一下,将目光放在季札的身上,缓声道:“太师季札,于社稷有功,居功至伟,改州来之封地为食邑,仍封号‘州来君’,赐食邑六千户!”&lt;/p&gt;
“多谢大王!”&lt;/p&gt;
季札跟着拜谢受封。&lt;/p&gt;
庆忌这样的封赏,让季札都不禁松了口气。&lt;/p&gt;
此时,在吴国诸多的功臣当中,以孙武、季札的食邑最多,都是六千户。&lt;/p&gt;
季札且不说,在孙武的有生之年,怕是能突破一万户的食邑,当一个名副其实的“万户侯”!&lt;/p&gt;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38307/1325824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