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家庭条件比较好的,那基本上也不会让孩子上学上的太晚,所以到了高中,反而大家的年龄差距缩小了,一般年纪比较大的在高小毕业或者初中的时候,就会直接参加工作,或者是去专科学校学习。
而且前几年工作岗位对比较多,对于学历要求的也比较低,像是老姐她们那一届,很多人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了,而且还都能进一个相对不错的单位。
不过从今年开始,岗位就逐渐开始饱和了,前两年援建的各种工厂都差不多了,第二批援建的项目也才走程序,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上大学比较好。
至于现在读大学以后会不会被秋后算账,基本上是不存在这种情况的,先不说小卫他们这些人是新华國自己培养的大学生,跟之前留洋的不一样。
就是上一辈的高级知识分子,很大的一部分在那一段时间过得也不错,只是相对于现在不算好,不是每个人的脑子都抽的,那股子热情劲持续一两年可以,再多,生活还过不过了。
其实呢,现在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初小、高小、中学、高中、专科学校、大学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但也是比较普遍的,那就是干校。
这个和以后的干校联系不是很大,主要是招收农村的失学学生,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比如财会啊、计统啊、物质供应啊。
从专业的名称相信大家就能看出,这些学生都是作为农村基层幹部培养的,所以也都是包分配的,而且待遇还都不错。
不过招生的时候比较严格,很看出身,小卫这种当然没问题了,但是冉秋叶这种家庭人家是不收的,马仁礼那种也不行,主要收的就是中下贫农。
但是对于小卫这种出身的,还有一中比较特殊的学校,幹部子弟学校,算是铁路子弟学校的升级版了,按照周叔和卫父的等级,小卫勉强也能去,但是吧,还是不说了,总之不去为好。
就像育鹰还有101之类的,就那边的环境,还真就不怎么适合小卫这种作死的作风,玩不到一起去还整天胆颤心惊的。
额,其实吧,现在还有一种承认初等学校,也可以称之为干校,主要招收的对象也是农村的,是农村的基层幹部。
因为目前农村很多基层幹部就是当初会写几个字,可以打一手算盘的,但是知识总体来讲还不如初小毕业的。
不光是在知识储备上,还有就是思想教育上,都差了些,之前几十年,咱们d的成长是伴随的各种整顿的,不能说每个人的都是无私的,但是整体上来说思想水平都比较高。
而农村的基层幹部,只能说当初的果党太拉垮了,咱们推进的速度都超出自己的想象,像周叔这种老人才多少,根本就不够用,所以看的差不多就提上来了,所以这部分人也是良莠不齐。
其实李德全就是这类,只不过是被带到了城市里面,而且这样的人很多,没办法,当初走的就是这条路,所以现在就是对他们进行再教育,不过效果嘛,反正以小卫看到了,不算是太好。
当然了,也有好的,比如说老焦,但想想他之后遇到的那些人,那些才是最普遍的情况。
就在小卫还在神游的时候,一位穿着短袖衬衫、带着黑框眼镜的中年人领着五位学生进了教室“同学们,大家都各自回到座位上坐好,现在开始点名。”
老姐用笔戳了下小卫,然后指着中年人“这就是冉秋叶的爸爸,咱们冉老师,也是咱们班的班主任,教生物的。”
小卫上下打量着这位冉老师,方脸,浓眉大眼的,留着个小平头,就这长相气质,怎么看都像是当领导的,说他是校长小卫都信,所以说人不可貌相啊,比如这位还有周叔,反差啊。
冉老师两手按着讲桌“同学们,这学期我们班有些同学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他们各自奔赴向自己的理想,我们祝福他们成功。但是,大家也不用难过,也有几位新同学加入了我们的大家庭。”
说着,冉老师转身给大家示意几位同学“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几位新同学的到来。”
在冉老师的示意下,几位新来的学生往前走了两步,讲台下面的学生也“啪啪”的鼓起掌来。
冉老师压了压手让大家停下“现在,就请这几位新同学自我介绍一下。”
三男两女五位学生分别走上讲台,首先是一位穿着白衬衫带着蓝帽子的男生“大家好,我叫万言,来自钱塘,就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那个钱塘,请大家以后多多照顾。”
一位穿个红色格子花纹布拉吉的女生也大方的介绍道“同学们好,我叫戴妮,来自琴岛,以后大家有时间可以去我们那,我请大家吃海鲜。”
接着一个背着黄绿色背包,操着吴淞口音的男生“大家好,我叫景安邦,是上沪人,有需要的大家尽管喊我,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嘛。”
……
最后一位则是一个金发碧眼的高个子外国人,就听他操着不生不熟的普通话“同学们好,大家可以叫我尼古拉,来自圣彼得堡,我很高兴来到这片东方的土地上来学习。”
冉老师看着不少学生都盯着尼古拉,开口解释道“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尼古拉同学为什么会到我们学校来。
这是因为我们华苏两国友谊深厚,亲如兄弟,尼古拉同学的父母是这次来帮助我们建设铁路的专家,而且尼古拉同学一家都对于中文有浓厚的兴趣,希望大家在以后生活学习当中可以友好相处,帮助尼古拉同学多学习一下中文。”
接着,冉老师给这几位同学安排好了座位,之后又笑看看向小卫“我们班还有一位小同学,差点忘了。”
小卫看到自己是跑不掉了,站了起来“各位同学好,我叫卫天明,周云是我姐姐。”
刚才大部分同学都听老姐说过了,所以也没有表示啥惊讶,只是有些人眼神里透着好奇,也许是在疑惑两人为什么不同姓吧。
不过这时候也不是啥奇怪的事,因为种种原因,很多人之前都用的化名,名字是假的,姓也是假的,在这期间结婚生娃,孩子自然也就跟着用了假姓了。
后面可能因为纪念的原因,大人的名字改了回来,小孩的姓就没有再改,所以现在有些家庭一家人好几个姓,也不是啥奇怪事,再说也有子女随母姓的。
再有就是小卫这种收养家庭的,其实也不少,战争时期的友谊,算是最可靠得了。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39679/1143477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