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乙满脸笑容道:“我大哥木工,瓦工都是能手!”
“那徐贤弟,刚好咱们县衙工房缺人,就让你大哥,明日到工房报到吧!”王有德爽快地作出了安排。
清朝县衙里的官和吏,是分开的。一般的县里只有六个能够称为官的人,分别是知县,正七品(正处级),县丞、教谕都属于正八品(正科级),训导从八品(副科级),主簿正九品(股级),还有未入流的典史,属于从九品,这都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的。
吏,包括县衙下属各个部门里的负责人和技术人才。吏的数量根据各县的事务多少以及财力多寡而不同,少的有二三十人,多的可以达到上百人。吏的来源是从民间招募,最早甚至是以徭役的方式征用来的。
根据清朝的制度,愿意充吏役者要自己先提出,称为“告纳”,然后由里老乡绅具保,上报至州县。州县的长官觉得合适后,会报给上一级的府,府再报布政司核准,这样人就成为一名正式的吏员了。
在一个县里,官员人数很少,主要是负责一些大政方针的把握。县里的具体事务都是由吏员负责*办的,所以有“官治之实皆吏治之耳”的说法,意思是说国家名义上是由官治理的,但实际上却是由吏治理的。
一个县有几万至几十万人口,各种事务也是非常繁多的。所以,在县衙里,设置了许多个部门,其中主要的是与中央的六部相对应的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分别管辖一个方面的事务,六房的负责人,就称为六房书吏。除了六房之外,县衙下面还会有马科、粮科、架阁库、册房等其他部门,也都分别有负责具体事务的吏员。
在县衙里,书吏属于技术干部,此外还有负责出力干活的吏员,称为典吏。在书吏和典吏之上,则有管人事的吏员,称为司吏。
吏员与官员相比,地位稍低一些,用后世的标准来看,官员属于县领导,而吏员就属于县里各个委、办、局的负责人了。
在后世,县领导与委办局负责人之间,不过是一个级别差异而已,但在清朝,二者之间却是有一条深不见底的鸿沟。
清朝的官,是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随着政绩的积累,官员可以逐渐升迁,从一个小小的知县,升到六部尚书甚至内阁大学士,也都有可能。
而吏员则不同,他们是通过向社会招募的方式招收进来的,基本没有什么升迁的机会。在清朝初年,为了给吏员们一些希望,曾规定吏员经过三次考核,也就是服役满九年之后,可以获得出任官职的资格,称为“出身”。
但事实上,规定仅仅是规定,由于吏员人数众多,而官缺极少,所以真正能够获得升迁的吏员数量很少,而且多数只能补充到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所不愿意从事的岗位上去。
清朝还有个规定,就是曾担任过吏胥者,终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是说,如果你曾经过当吏员,那么不但在吏员的位置上无法升迁成为官员,甚至你想跳槽去参加科举考试,也已经没有资格了。
徐宝山,已经二十四、五了,不可能去读书了,是以徐乙想给他谋个差事。没想到,王有德如此的爽快,徐乙也很高兴,又多敬了他几杯。
午宴进行了一个多时辰方才结束,王有德送走了徐乙等人回到了内堂,师爷李靖已经泡好了王有德最爱喝的毛尖,听见王有德的脚步声传来,李靖就连忙起身相迎:“大人,先喝杯茶,醒醒酒吧!”
王有德落座之后对李靖说道:“你也坐吧!”
“对了大人,省城传回来信了,柳傲天这次调任开封府学,是徐乙向苗巡抚举荐的,而且内阁侍读郑仁军对徐乙也是偏爱有加。”李靖坐下之后,面无表情的说道。
王有德眼睛一亮,缓缓说道:“这郑仁军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看来只要徐乙发挥正常,进士及第指日可待,势必前途无量啊!”
王有德咂了一口茶,接着对李靖说道:“明天他大哥徐宝山会到工房报到,你告诉工房书吏毛三,给我长点眼色,千万别委屈了徐宝山,否则拿他是问!”
“明白了,我会点拨毛三的!”李靖恭敬地回道。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40163/1104168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