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透薄雾照在林间的小路上。
一群孩子嬉笑着相互打闹,欢笑声打破了林间的静谧,也抖落了露珠。
这些孩子看起来都不过七八岁的年纪,而他们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个布包。
里面装着的是书本,还有笔墨纸砚。
这些孩子全都是附近村庄的孩子,现在是为了前往石头村上学的。
这一年当中,随着免费学堂政策的落实推进,还有造纸术、印刷术的普及。
读书终于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新的政策规定,年满六岁的孩子必须要上学,违令的家庭便要增加税收。
免费学堂不收学费,上学所用的书籍也免费发放,每个月还会定量发放纸张给学生。
各个送孩子来上学的家庭,只需要每个月交给学堂不多的粮食就行了。
这些粮食也不是学费,而是学生们每天中午的餐食所需。
这种入学条件简直无比优厚!
要知道换做以前想让孩子去读私塾,每年花的钱都够买几车粮食了!
总而言之,对于普通百姓家来说,能花一些粮食便可以让自家孩子上学,简直是无比划算的事情。
这年头风调雨顺的,收成都不低,谁家还差那几口粮食?
反正自家孩子在家里也是整天上树掏鸟下水摸鱼,不如送去学堂读书。
即便读不出什么功名,至少也能识得几个字,不必如他们这些父母一般目不识丁,家里也能说出了个读书人了。
因而免费学堂一经推出就很受欢迎。
石头村是附近的一个比较大的村子了,免费学堂自然不可能开到每个村。
所以便在石头村里开设了一处,然后让附近村子的孩子都来这里上学。
当然,石头村之所以能作为免费学堂的开设地点,还有一个原因。
之前的一位私塾的教书先生,去了皇都一趟,参拜圣院的三圣雕像以后,竟然出奇地被授予了文位!
而且听闻这位教书先生还蕴养出了浩然正气,让圣院的一众先生都大为吃惊,甚至要直接破格将他录入圣院。
不过这位教书先生却谢绝了圣院的邀请,反而请求在石头村设立免费学堂。
于是,石头村便有了免费学堂。
而这位教书先生也回到了学堂里面,继续担任所有学生们的老师。
这也是为什么周遭百姓都愿意让孩子们过来上学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谁不希望自家孩子能跟这位教书先生一样,靠读书改变人生呢?
“先生好——”
学堂里面,五六十个孩子起身,朝着讲台上的先生鞠躬作揖行礼。
虽然动作不很标准,但看得出来都十分认真,也十分努力了。
而讲台上的那位老师。
正是曾经的那位陈先生!
“都坐下吧。”
陈先生点了点头,随后扫了一眼学堂,看见那一双双清澈而充满好奇的目光后,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笑意。
他轻轻放下手中戒尺,对众多孩子们说道:“今天是你们的第一堂课。”
“为师就不给你们传授什么知识学问了,先为你们讲一讲,读书的意义。”
“以及你们为什么要读书。”
陈先生缓缓说道,开始为众多蒙童予以启迪,讲述读书的意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但最重要的还是为学生指明方向。
只有这样,才是合格的老师。
陈先生将那一日李青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说的道理,又对这些孩子说了一遍。
孩子们一个个都听得极为认真。
陈先生的话为他们点明了道路。
许多孩子其实过来上学都是抱着玩玩的态度,毕竟这是朝廷强制要求的。
但听完陈先生说的话后,他们却对读书升起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不管他们以后的目标是做什么,从商、务农、参军、从政、手艺……若是读的书多,则更加有好处。
目不识丁,走到哪里都会被欺负。
但要是掌握一定知识,至少能够摆脱基本的愚昧,懂得道理避免犯错。
陈先生没跟孩子们谈什么读书报国安天下之类的大道理,只是说了这些与他们的人生息息相关的事情。
事实上,这样才能让他们听进去。
等到讲完后陈先生又与学生们互动了一下,上午的时间也差不多了。
免费学堂里是有食堂的,孩子们每天中午都在食堂吃饭,所以下课后便一窝蜂过去了。
嗯,比起上课,吃饭更有吸引力。
陈先生在学堂里将学生们的书本仔细收拾好,这才走出学堂屋舍。
这时他发现有两只燕子在屋舍里飞来飞去,于屋檐下筑巢。
“谁家新燕啄春泥啊。”
见到这一幕,陈先生会心一笑,心中想起来这句诗,觉得着实贴切。
这一年来他的经历可谓是梦幻。
那次经过来到石头村帮他代课的年轻人提点后,他决定尝试一下去参拜圣像。
他觉得自己没有功名在身,都是自己瞎琢磨学问瞎看书,根本不可能被授予文位来着,但结果却让他吃惊。
不但被圣像赐予了文位、得以开辟文宫,而且还凝聚了浩然正气!
这可是非贤德之人不能有的!
一万个读书人里,能拥有浩然正气的也没有一个,可见有多嚒稀少。
于是他也上瞬间吸引了很多目光,甚至连盛京圣院的院长王林甫豆露面了,然后亲自邀请他加入圣院。
不过他犹豫了一下后还是拒绝了。
只是请求圣院能在他出身的村子里设立一处免费学堂,由他去担任教书先生。
本以为这样的无理要求会被拒绝,谁知道王林甫居然笑了笑同意了。
于是便有了现在的这一切。
而陈先生之所以会拒绝圣院邀请,除了他割舍不了这里的一切,想帮助石头村的孩子外,也有另外一个原因。
是因为那天来这里的那个年轻人。
那个和三位圣像其中一座一模一样的年轻人,那位儒教的教主!
“连教主那般人物都肯屈身教一群普通孩子,我不过是一个侥幸凝聚了浩然正气的幸运儿,又怎能忘却职责?”
“或许这里才是我的归宿吧。”
陈先生喃喃自语道,心中无限感慨。
比起功成名就,他更想埋首做一些别人不愿做的实事,比如教书育人。
就在陈先生思绪万千的时候,他忽然发现院子里不知道何时多了个人。
当他看清对方模样后顿时大吃一惊。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40715/12015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