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见一人要杀一妇孺,我不去阻止,此心,是佛是魔?”李恪直接拿例子做反击。
说的太概念无从抓起,更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
“杀心起既是魔,见死不救,亦是心魔。”陈玄奘说道。
“若那妇的丈夫,若那孩子的父亲,曾杀此人全家,
他来复仇呢?
我若阻止,岂不是令那人心生嗔恨,令那凶手逍遥法外,
大仇不得报……”恪就此例子忽然转向,
向内挖掘因果和善恶的问题。
“世间事没有对错,只有因果,
我父曾被害,我母曾被辱,我若心生嗔恨,
必定亲手手刃贼子,
纵使将其千刀万剐,亦不能改变这段因果,
不如放下。”陈玄奘也拿出例子来。
“放下?如何放下?我若现在将你斩首,
就说这是你所种的因,才有这样的果,
你当如何?”李恪反驳道。
面对这个反问,李恪倒是一下子愣住了,
“所有行为之果皆有起因,
我二人无冤无仇,三皇子并无杀我之心,
没这个因,更没这个果。”陈玄奘却另辟蹊径,不正面回答。
因并非因,果也并非果,时间有多少混淆因果者。
窗外的明月已经高高悬挂,室内两人的对答才刚刚开始。
李恪此来的目的,那就是要收服唐僧。
说的好听点叫收服,说的不好听叫忽悠,叫洗脑。
只要将唐僧给拿下,那么未来对付佛门的底牌就有了。
在李恪看来这个西游的世界里,
寺院中未必都是和尚,佛门中未必都是罗汉和佛,
有不少披袈裟的妖魔。
“我曾读过金刚经,有一句不解,愿玄奘法师解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前些日子观音曾显现在长安城,
我想询问玄奘法师,这算不算有为法?”
“姑且不论观音菩萨显化,但从字面去观,佛是让我等凡夫能以梦境、幻术、水泡、影子、露水、闪电六种常见事物,
看待世间一切。
常常如此观想,看破真相,便可放下对一切事物的执著,
达到放下有为法而证得无为法,
最终直至不生不灭的境界,回归到自己的佛性。”陈玄奘耐心解释这句话的本意。
“菩萨本不住相,不住声、香、味、触、法。
菩萨的显化就如梦幻泡影,不是菩萨显化,
而是自己住相。”陈玄奘说的很玄乎。
将李恪抛出的难题又给送了回去,说李恪看到的
是自己所住的相。
李恪发现和陈玄奘辩论佛典是讨不到便宜的。
陈玄奘对于经典的阅读量肯定会比他这个爱看闲书的三皇子多多了。
还是要另辟蹊径才能收服。
这个时候李恪才后悔前世没多读点佛家经典,
这个世界没有的,前世的那个世界有,
甚至一些秘法,只要想办法都能学,
辩论的方向不能朝着陈玄奘擅长的方向去。
“既然不住相菩萨,如今菩萨执意要我父皇举办水陆大会,
岂不已经住相,如此菩萨还是菩萨否?”李恪直接拿水陆大会说事。
以菩萨所行之事来反推菩萨,给陈玄奘直接思考菩萨真伪的问题。
李恪觉得这可以直击陈玄奘的核心信念。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42049/1220376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