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会见之后,大军就从大河横渡。
上百艘载人、载物资的大船来来往往,情况可比数百年前的武王伐纣要盛的多。
现在晋国和秦国的边境已经被封锁,无论是秦国还是晋国的商人都只能进而不能出去,被锁在了城邑的关隘中。
除了军队不允许有人出去。
如今消息的流传渠道本来就不算多么灵通,晋国在边实行这样的管控,秦国就算还有在晋国残留的那些间谍,也是有心无力。
因此秦国人那边的消息依然是非常闭塞的,就算此时得到了消息,他们准备迎战也已经来不及了,情况就是秦国人打了没有准备的仗,而晋国人打了有准备的仗,这场仗晋国必胜。
仅仅半天,联军将近七万人就渡河完毕,因为不想太过损耗国内的国力,晋侯黑臀在调动中军的时候,仅仅让他们来了一半,基本上都没有那些卿大夫的私兵了。
晋侯看了儿子写的兵法,于是决定减少后勤人员,以及从国内输送的粮食,这样一来又减少了许多的民力。
定下的战术就是以战养战,打下一城,就吃那城市里面的粮食,这样能够极大的减少打仗的损耗。
战争可是最花钱的,不仅仅是只负责几万人的开销,更是要在战后。对伤亡人员进行补偿,对其他的立功的将士进行嘉奖。
更何况这一次是联合白狄、鲁国,阵势虽然更大了,但是消耗的钱也更多了。
所以一旦打仗,那就必须得计算好这一次打仗能够获得的利益,不然打赢了战争,什么都没有获得的话,不仅这场仗赢的毫无价值,而且非常有可能会激化国内的矛盾。
渡过大河之后,军队就一直沿着这条河走,大河西边这边的城邑是非常少的,就连人口也是十分的稀少,所以涝灾对这里的危害并不算太大,也没有在这边修一条高速路。
所以来到河西之后,大军行军的速度就慢了下来。
此时秦国人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的商人依旧前往晋国做生意,虽然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可以卖给晋国的东西。
秦国的商业本身也就没有多么发达,所以通常都是从晋国买入东西的。
大军很快就到达了秦国的“北征”,其实这一块领土在十五年前是属于晋国的,但是因为晋国攻打秦国的少梁,将少梁取走,秦国也出军拿下北征。
但在三十年前,无论是北征还是少梁,基本上都是秦国的领土,晋国是在两国的不断交战之中,逐步的蚕食秦国的领土。
这一次两个大国的交战,秦国必然也会丢失许多的领土。
这一次大军的目的也就是北征。
如今的秦国对于晋国来说,根本没有任何险要的地方,毕竟晋国占据了崤山和函谷关,还有桃林塞。
秦国如今的形式也就是万里沃野大开,没有任何险阻可言,晋国的大军可以像是进自家门似的随意出入。
军队行进到了北征。
北征这座城城门大开,直到晋国军队距离他们还有百里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来晋国人已经打过来了。
秦国人才知道晋国人的军事行动,直接有些猝不及防,这座城市虽然被秦国定为边境重镇,但是如今也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所以注定在未来几十天的时间内都是孤立无援的。
晋国这边那么多人过来,北征必然撑不了太长的时间。
他们加急的把城门都给关闭了,同时还派了一些人,骑着马匹也前往其他的城市去赶紧通风报信,说晋国人已经打过来了,让他们赶紧做好准备。
同时这条消息也会在不久之后传进秦国的国都雍邑。
然后,北征城内的人都做好了作战的准备,但是里面的人数还是太过稀少了,想要打退晋国人根本不可能。
等待着他们的命运只能是失败。
因此秦国的守军也是非常的害怕,毕竟里面不仅仅有晋国人,还有鲁国和白狄。
人数实在是太多了,一望无际,全部都是人。
如今晋国的惯例,在开打之前首先派人让对面投降,毕竟现在能够打过晋国军队的国家基本没有。
所以惯例总是先让他们投降,如果不投降的话,那就等待着晋国军队将这座城市攻克吧,到时候的损失可就不只是一点半点了。
晋国的使者前往了这座城邑的门口,让秦国人投降。
“北征的邑宰,赶快投降吧,如今晋国十万大军已经临近秦国边境,虽不知道你们城里的人有多少,但是可以肯定晋国可以在一天之内攻破你们的城门,投降是可以一人不杀的。
但是等到我们攻城的话,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利弊如何你们自己掂量一下吧。”
这甚至都不是在劝降了,就是赤裸裸的在恐吓他们!
而且秦国人听到这边的军队有十万人那么多也都懵了。
他们仔细思考了一番,心中都有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现在真的有国家能够调动十万人来参加战争吗?
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42410/12480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