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蒙骜不想集中力量打出去,而是蒙骜已经在赵军尚未完成合围之前便已经尝试过并无情地失败了。
因此,想要突围,只有分兵。
用一支甚至更多支的疑兵搅乱赵军的视线,从而让主力大军偷渡而过。尽可能地保存战斗的种子。
看蒙骜的安排就明白,很明显的,他将手下十五万大军分成了三部分,分别从南、西、北三面而出。
很明显,最先开出南门的左路军是蒙骜给赵军安排的第一道诱饵。
只是,令所有人意外的事,他所带领的从西门而出的右路军,却是第二道诱饵。
而真正的主力大军却是从北路绕远而走。
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从地形上看,北路多丛林,虽然绕远,却是能尽快摆脱赵军骑兵的追击,自然是大军主力行进的最佳路径。
至于自己显然已经在赵军之中挂了号,若是随同大军主力绕北而行,恐会遭至赵军主力的围追堵截。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出现在距离最近的西路上。
当然,为了进一步迷惑赵军,蒙骜还安排了一支部队自南门而出,作为自己这只疑军的疑军。
按照一般的思维,最先出来的肯定是疑军和偏师,最后出来的极有可能是殿后的部队,对手的注意力一般都会锁定在第二只出现的部队,也就是从西门而出的中军身上。
而只要自己在战斗中表现出足够的战斗力,就能将赵军的注意力进一步地吸引到自己的身上。
再加上「蒙」字的大纛,蒙骜至少有七成的把握能将赵军的主力吸引过来。
这样一来,北路的秦军就能有更大的希望突围而出了。
这也是蒙骜最希望发生的情况。
只是,不可避免地,作为吸引注意力的自己,却极大概率回不到蜀中了。
蒙骜当然明白,只是,为了能给秦国保留下更多的种子,他也只能这么做了。应该说,蒙骜的军事安排已经是目前情况下他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只可惜,能不能成功,其决定权却从来不在蒙骜这里。
但不管怎样,蒙骜已经尽力,就像他的老秦王一样。
就在蒙骜的期盼中,天终于慢慢放亮。
伙头兵很快起身开始制作朝食,而吃过朝食的秦军也随即按照蒙骜的命令,开始了分批次的突围。
就在城门吱呀呀打开的一瞬间,早已经埋伏在城外的赵军斥候立即就发现了情况。
随着一支支秦军浩浩荡荡地开出郢都,一条消息也如同小溪一般汇聚成河流,传递到距
离郢都不过二十里外的赵军中军大帐之中。
「秦军要跑!」李牧几乎毫不费力便已经得出了这个结论。
对于这个情况,李牧显然早有预料,毕竟以秦军的揍性,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与其饿死在了城里,不如放手一搏。
李牧几乎立刻变下达了指令到:「传令:大军按计划,向郢都方向集结,对秦军展开围堵。」
随着李牧的命令下达,原本静悄悄的南面战场再度热闹了起来。
若是换了一般的人,现在要做的,一定是从这明晃晃的三条路线中,选出秦军主力逃窜的方向。
可是李牧却并没有这么做,没办法,他手里有足够的实力支撑他做出这个决定。
什么决定
全面追击的指令。
是的,按照前线发回的情报,很明显,秦军分成了三个部分。琇書網
秦军的每个部分,虽然不确定具体人数,但起码都在万人以上,这也就意味着,秦军每一路上最多也就能有个十二万大军。
好巧不巧,李牧手中的兵力就有三十万,即便分作了三份,每份也还有十万大军。
即便不敌秦军十二万主力大军,也至少能拖住秦军的脚步,等待着其余大军合围。
既然如此,李牧为何要跟着秦军的屁股后面分兵?
而李牧这一稳妥的措施,却着实变成了扎向蒙骜心中的一根尖刺。
明明蒙骜已经想得足够多,做得足够多了,可自己的想法、行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显得是那么的不值一提。
只是,此时的骑在战马之上的蒙骜,想的却是要尽快接触到赵军,然后用自己的战力,将赵军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过来。
一番拳拳爱国之心的蒙骜,显然并不清楚,自己费劲心力布置的迷局,却是被李牧给用一招「一力降十会」给轻松破解。
落后就要挨打,自古皆然啊!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43462/2691835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