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第26章 土豪

袁宗道找来报说有朋友拜访,李自成作别几人离去。

艾毓初也没空瞎扯淡了,匆匆去忙乎赈灾之事。

一场小聚会也就散了。

李自成回到班头公房,沈小西儿热情的上前打招呼。

沈老西儿在收了第一次赃物后回转老家,榆林的买卖交给了大儿子沈一石。

沈小西儿此次来访,一是为躲“流贼”;二是想打听什么时候再做买卖。

毕竟那家小当铺是因为李自成才设的,老不开张的话也没必要一直维持下去。

李自成听完后有些为难,“再等等吧,一时也没下手目标。”

沈小西儿眯缝眼一张,“班头,兄弟倒是打听到一个为富不仁的大财主……”

……

当天后半晌,艾毓初的三座粥棚就立起来了。

而且有他带头,乐捐人数大涨,最后共出粮三万八千多斤,银六百多两。

知县王象兑笑得合不拢嘴。

米脂一没起流贼,二没丢城,三饿死的人少,无过就是功。这就是政绩!

王象兑还亲自表演了在锅里插筷子不倒,以示粥稠。

乌泱泱的人头涌动,饥民们端着破碗把粥棚围了个水泄不通。

李自成安排张成带捕快维持秩序,不好好排队的也别客气,棍棒伺候。

没想到还在里边抓了一个贼。

真是奇葩天天有。穷的都要领粥喝了,你能偷到啥?

更奇的是他还真偷到三钱银子。

只能说免费的粥就是好,不论贫富都想来蹭一碗。

头一天还算顺利,第二天可不得了了。

大清早城门还没开,外面就围了成百上千人。

王象兑得报,匆忙穿戴好登上城墙一看,我的天爷啊。

他慌了。

或许还有更多饥民正扶老携幼在赶来的路上,可粥是有限的,放完之后呢?

届时上万人聚在城里,又没了吃食,必然会引发骚乱。

王象兑召集臭皮匠们一通商议,最后决定城里只留一口锅,另外在北门和南门外十里,以及无定河西艾东庄,三地各设粥棚一座。以分散饥民。

李自成原本只捐了一万斤粮,五百两银子,得到沈小西儿报信后他把捐赠额翻了一倍。

反正很快又要打土豪了,而且存粮太多起事后也不可能都带走,还不如散了好。能活一命算一命。

艾毓初真想不通李自成从哪弄来的粮,居然还都是麦子和大米。他只能感叹半仙果然好本事。

李自成不愿出风头,拒绝小艾在功劳簿上记名。

那怎么行?

赈灾是天大善举,上报之后说不准皇帝都要下旨表彰。

李自成拗不过,一时大意署名赵得胜。这下提前暴露假名,又要重新起绰号了。

知县王象兑端详着花名册直撮牙花子,赵得胜是哪个土豪?这年头竟然还有做好事不留真名的?

一般士绅但凡做些善举,没把牌坊盖到天上就算谦虚了。

延绥东路副总兵曹文诏也挺开心,米脂还是挺富裕的嘛,那他的粮饷是不是要再加三成?

王象兑这才想起还有一尊大神没打发走呢。

他清楚,以眼下情况,不可能再从里长手中抠出多少粮食。所以干脆把赈灾善款抽出五百两孝敬给军头。

曹文诏不大满意,纠缠一顿,又多取了两千斤粮,健骡若干头才罢休。率关宁军往榆林征剿王嘉胤。

老曹是大同人,早年在辽东从军,历事熊廷弼、孙承宗,积功升至游击。

崇祯二年底,他随袁崇焕入关勤王。

三年初,拿了尚方宝剑的曹文诏率领参将王承胤、张叔嘉、都司左良玉等在玉田埋伏建奴,因鏖战有功升参将。

然后他从大堑山转战到遵化附近,又跟从马世龙等攻下大安城以及鲇鱼等关口。因为收复四城的功绩,朝廷给他加官为都督佥事。

六月,曹文诏被封为延绥东路副总兵,带领关宁军入陕征讨流寇。

李自成目送大队离去,心里有些忐忑。

关宁军个个顶盔贯甲,罩袍束带,系甲拦裙,一看就不好惹。你说你不去杀鞑子,跑来缴农民军干嘛?!

唉!

米脂县这次赈灾只持续半个多月就结束了。

雁过拔毛是肯定的,至于有多少钱粮落在老百姓肚里,没人在乎。

李自成也懒得掺和,心意到了就好。

现在革命军的几员大将勉强操练出来了,随后招精兵四百余,让他们去教导。

如果不考虑那些因为长期饥饿而造成的营养不良,古人的身体素质要比后世人好太多。

恶劣的生活、卫生、医疗环境下,相当于以死亡率为代价对人口进行自然筛选。身体素质不过硬的根本活不到成年,剩者为王。

光一个接生,用生锈的剪刀剪断脐带,婴儿就不知道要死多少。能挺过来的自然强。

所以,兵源基础相当好。

李自成抽空再进城跟韩金儿鬼混几天。那玩意儿可好玩了,戒不掉。

这还咋干大事嘛!老李一边自责一边乐在其中。

一晃就是七月。

月初,瞿式榖又来了一趟。

李自成跟他深谈几天,瞿老汉还着重请教了一番乐理。

这年头会填词的人无数,能做好曲子的却没几个。不然也不会保留曲牌了,一支曲子能配几百首词。

老朱家难得出一个人才,朱载堉创了十二平均律。但是囿于各种限制,他的理论流传不广。本人也在二十年前去世了。可惜!

为什么需要十二律?

由于乐器制造与人的听觉限制,不可能在音乐里面用无限多的音程,所以需要有所选择,因此有了律制。

又因为简单音程较为和谐,会尽可能地将它们包含在律制之中。最和谐的几个音程:1/2, 2/3, 3/4之中,其最小公倍数正是12。

十二律就是一个八度分为12份,作为律制基础。

早在《管子》、《吕氏春秋》中就有了“三分损益法”。可以将它近似理解为五度相生律。

但无论是五度相生、还是三分损益,都无可避免地出现两个问题。

五度相生不能生成八度。这在中国也成为“黄钟不能还原”这一千古难题。

五度相生所得出的等位音会出现细微差别。

这两个问题导致五度相生律不方便直接用于乐器制造,而需要加以一定改进。所以十二平均律很有必要。①

历代一直有学者试图解决“黄钟不能还原”——曾侯乙编钟横跨五个八度,中间三个八度有完整的十二音。

比如南朝宋时期的天文数学家何承天。他在《立法制议》中首次提出十二平均律所对应的数列,可惜原书已经失传。

当时主流律制是通过多次损益而达到六十律,而何承天拒绝这种做法并发明了“新律”。

何律是按照弦长差值所平均的结果,并非按照频率比所等比计算的真正的十二平均律,但其明显已经有了十二平均律思维,且其实际效果也已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

从南北朝到明朝,也有许多类似的对五度相生律进行改良的方式。

比如宋代蔡元定的十八律,在以十二正律为宫时,可以在所有十二律中保持三分损益法七声音阶中特有的音。

到了明代,其中集大成者要属大明宗室朱载堉。

由于八度弦长比为2:1,要将八度等分为12分,^(1/12)。先将纯八度开平方,得到蕤宾1.414213562373095048801689;再将蕤宾继续开平方,得南吕1.189207115002721066717500;再将南吕开立方,则得半音应钟1.059463094359295264561825……

距今七年后,法国人梅森会出版《和谐音概论》,在西方第一次提出了1.059463这个数字。而比他更早的朱载堉推算出的频率比是更加精确的1.059463094。

十二平均律是不是从中国传到了欧洲?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43572/13220937.html

本站地址:zerifeisheng.com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①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②

最新小说: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兰芳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