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隆万盛世 > 1323人选

1323人选

芦布拿着魏广德的字条出了值房,先去隔壁屋子找了史冠君,说了请他照顾下值房那边。

史冠君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像他这种没有通过科举,就是靠着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从国子监选入中书科的监生来说,讨好阁臣那不是应该的吗?

像芦布这种,啥都不是的人,就是因为当初被兵部派到翰林院跑腿打杂,运气好的居然直接就跟了一个入阁拜相的大人物,还得到信任被一直带在身边提携。

过去的芦布在四九城街面上算个屁,就是个衙门里的杂役,可现在芦布上街,见面都得叫他一声“爷”。

芦布在这里就是魏广德值房的书吏,一官半职都算不上,可就是可以对他们这些从七品的“官”呼来喝去。

史冠君也想过这样的日子,他也知道为什么会被选到这里来了。

魏广德下的制诰敕等任务,他就是草拟文字,然后就是史冠君负责誊抄到旨意上,看重的就是他那手漂亮的字儿。

至于阁老亲自手书,也有,但不多。

张居正的字儿也不错哦,但他也很少亲自制诰,都是下面人做这些事儿。

芦布交待完史冠君,就马上出了内阁,直奔兵部去了。

在兵部门外没人会刁难他,很轻松就进去,一路直奔谭纶值房。

“大人在屋里吗?”

谭纶值房门外,也有一个书吏在候着,只要里面一声喊,外面就得忙不迭进去伺候着。

两个人虽然都是书吏,干的都是伺候人的活儿,可也得看伺候的是谁。

“芦爷,大人在里面,我进去给你通报一声。”

那书吏一看是芦布,立马点头哈腰说道。

“麻烦你了。”

芦布摇着右手,让袖子给自己扇扇风,凉快凉快,一边乐呵呵说了句。

那书吏忙说“不麻烦,不麻烦”,说话间已经迈步进了里面。

只是片刻功夫,那人就出来,依旧一副讨好的笑容说道:“芦爷,老爷请你进去。”

“有劳。”

芦布冲他拱拱手,这才走进屋子。

“见过谭大人。”

芦布进屋,马上对端坐在书案后处理公务的谭纶行礼。

不过一个书吏,谭纶这些官儿自然是不会起身相迎的,就算他是魏广德身边的人。

当然,如果芦布去的是别的衙门,和魏广德关系不是那么亲密,对面的堂官那可能就是另一幅面孔了。

“你叫老爷叫你过来有什么事儿?”

谭纶这时候放下手里公文,抬头看了眼芦布,这才问道。

“谭大人看这里。”

说着,芦布从袖中拿出魏广德的字条,双手奉上。

“嗯?”

谭纶愣了愣,芦布过来,他以为是魏广德有口信,所以才派他过来说。

魏广德很信任芦布,谭纶也是知道的。

只是没想到,芦布带过来的是字条。

以往这些东西,叠起来放入信封,封好口就让内阁的人送过来了,不想这次却是芦布亲自送过来,也没封口,直接就是字条。

谭纶一副郑重表情接过字条,直接往字条上看了眼,额头就皱成一个“川”字。

魏广德要兵部报上军中年轻有为将领的名录,这是什么意思?

魏广德要亲自点将?

打谁?

西藏?

一连串的问题浮现在谭纶脑海里,一时半会都有些糊涂了。

“你家老爷让你等着我这边回信吗?”

谭纶又看了遍字条,这才小心翼翼开口问道。

“谭大人,这倒是没有。”

芦布急忙躬身答话,在谭纶面前他可不敢造次。

“哦,这样啊。”

谭纶一捋胡子,想想又问道:“内阁有收到什么边关奏疏吗?”

谭纶有些狐疑,魏广德忽然要点将,难道是甘肃巡抚那边发了什么奏疏进京?

可也不对啊,若是有,也该走兵部程序才对,怎么会直接送到内阁去?

不过他只看到芦布摇头,说没有。

正在纳闷,忽然就听到芦布说道:“内阁没有收到奏疏,不过今日宣府总兵官马芳马将军给老爷送了封信,这字条也是老爷看过信后写的。”

“马芳?”

谭纶惊讶一句,随即有些猜测。

是的,谭纶总理过蓟辽,自然对附近宣大、辽镇非常熟悉。

芦布这条消息,其实他就已经想到了原由。

“那你就先回去伺候吧,魏阁老问起,就说我这边有了信儿就给他送过去。”

谭纶想想就说道。

“是,那谭大人,小的这就告辞了。”

芦布急忙说道,说完话就退出屋子,和外面的打了个招呼,就径直回内阁去了。

芦布离开后,谭纶也开始考虑起来。

宣府的马芳怕是也撑不下去了,需要魏广德安排将领过去接手。

总兵官其实很好安排,按照兵部以往惯例,都会从其他军镇总兵中调换。

可以说,谁差事儿做得好,就会逐渐往京城附近调动,毕竟京畿安危最为重要。

也只有那些差事儿做得好的将领,朝廷才敢放心把宣大、蓟辽这些重镇交到他们手里。

但是魏广德要的是年轻将领,也就说的通了。

马芳年龄大了,俞大猷也是类似的情况,而现在正值壮年的还有戚继光和李成梁,但居安思危,魏广德这是准备培养新人了。

军队里的将领,不培养也是不行的。

所谓什么天生的战略家,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骗骗小孩子还行。

就说那戚继光,当初在浙江差点命就直接交代了。

也是痛定思痛,这才琢磨出自己带兵之法,那就是自己亲自练兵。

自己练出来的兵,使用起来才能如臂使指,这也为之后戚继光不败战绩垫定了夯实的基础。

俞大猷不是,他是看手下兵的训练,通过谋略和敌人作战,就算是一群孬种的卫所兵,在他手上也能发挥出作用。

不过,结果就是多了一丝不确定性。

是的,俞大猷的仗,因为都是临时借调的军队,所以仗打起来就没有戚继光那么轻松,总是有胜有败,搞的自己也跟个升降机一样,一会儿受赏,一会儿被罚。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44187/27433628.html

本站地址:zerifeisheng.com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①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②

最新小说: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兰芳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